
《戰役》
Warfare(電影原名)明明是戰爭,不知誰「多手」把他翻譯成「戰役」,「戰役」該是campaign才對。而很不巧電影所描述的只是一個哨戒行動,製作者希望藉此讓觀眾了解現實戰爭是甚麼一回事。
《戰役》所描述的是伊拉克戰爭(2003-2011)當中的拉馬迪之戰(2006)的一個哨戒行動,一眾美軍海豹突擊隊成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佔據了叛亂分子旁邊的一棟住宅,以致遭到十面埋伏,在受到重創後,等待救援和突圍。
製作者並不是想拍一部「戰爭電影」,而是想向人們展示真正的戰爭,因此他刻意排除戲劇性和營造出來的刺激感,整部電影連音樂也沒有,電影中出現的軍事術語也沒有特別解釋,所以觀眾不要期望有甚麼天才狙擊手或打不死神將。與近來的《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相似,電影追求真實感,不由得觀眾批評它悶不悶,因此也沒有英雄,沒有愛國,卻也沒有特別反戰。
製作者沒有刻意說明的是,當時戰爭已進行了3年多,估計已導致60萬伊拉克人死亡,而美軍的死亡人數亦快將達到 3,000人。而這場拉馬迪之戰也由2004年起拉鋸至2006年,是一場典型的反叛亂作戰(counterinsurgency),美軍一直無法取得優勢,電影描述的哨戒行動顯示一排海豹突擊隊連穩佔一棟兩層高的住宅也有心無力,住宅四圍全是對美軍充滿敵意的叛亂分子,如非擁有空中和科技優勢,海豹突擊隊早已全軍覆沒。或許製作者就是希望藉着拍攝這場小規模衝突,暗示美軍的反叛亂作戰徒勞無功,並已失去伊拉克人的民心,美國怎樣也無法在這場戰爭中取勝。
在電影尾段,一個伊拉克女子在美軍炸掉她的住宅後,激動地質問美軍「為甚麼?」(why?),相信這是電影的最重要信息,也是交戰各方的共同疑問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