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羨慕好友飛到日本「打卡」賞楓嗎?其實每年12月下旬,香港都會逐漸踏入觀賞紅葉的最佳時期。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的「楓香林紅葉情報」,上周末(13日)的紅葉指數已達到「開始紅」級別,預計未來一周本港的楓香葉將會正式轉紅。
香港的自然資源和生態極為豐富,單是香港的植林知識,足以結合人文歷史、經濟與社會,編寫成不同科目的學習教材,例如楓香樹與本地植林歷史息息相關。今次小編為大家介紹本地楓香相關的植林演變過程,以及今年賞楓熱點,萬勿錯過!
【從山坡光禿變成茂密樹林】
本港人工造林(植林)已有140多年,植林樹種在過去多年來的搭配不斷改變,單單是1871年至1900年,香港曾測試過引入及本地樹種便有66種。港府在早期人工造林中,使用大量馬尾松,松樹上掉下來的針葉覆蓋地面,但由於落葉屬酸性,增加土壤酸度,不宜其他植物生長。後來港府改用其他樹種造林,使部分劣地如大棠地區的地貌得到改善。當中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在個別環境亦有較好表現,成為日後植林或市區綠化的重要一員。
根據《美麗香港 —— 自然之旅》 補充讀物的資料,改善景觀成為植林目標之一,同時有助保育野生生物,提升生物多樣性。漁護署自2009年起更展開 「郊野公園植林優化計劃」, 選擇性移除已老化的外來樹木,改以種植多種本土樹種,豐富植物多樣化。
【香港楓香屬原生物種?】
許多人談論楓香時,或許只是簡單地提到術語「紅葉」,更誤把日本紅葉看成同一品種,其實楓香可以劃分為更精確的類別。位於香港的楓香林屬於原生物種,原產地在華東、華南以至老撾、越南及南韓均有分布,所以香港的楓香並非日本的苗木繁殖而成。楓香葉呈掌狀3裂葉尖尾狀漸尖,葉緣具鋸齒,薄革質,與日本常見紅葉如雞爪槭、闊葉山槭等品種截然不同。
【2024年人氣賞楓勝地】
眾所周知,元朗大欖郊野公園有為數不少的楓香,不過從巴士站下車步行至楓香林需時30至45分鐘。想輕鬆覲賞紅葉,香港動植物公園、青衣公園、流水響水塘及北區公園都種植了金縷梅科的楓香,青衣公園更種有「落羽杉」,羽狀葉在秋冬會轉為橙黃色,十分寫意。
【深入淺出 學習更多香港自然生態】
除了植林及紅葉知識外,更多香港自然奧秘待你發掘!香港地方志中心編著、中國文化研究院協力,改編自《香港志‧自然》五卷四冊的《美麗香港 —— 自然之旅》一套五冊經已正式出版。
《美麗香港 —— 自然之旅》 分別以《我的家原來是這裏 —— 香港的地理面貌》、《你可能不知道的寶庫 —— 香港的自然資源》、《他牠它和諧共處 —— 香港的動植物》、《人與環境的互動 —— 社會變化在香港》及《合作創造共贏 —— 環保在香港》為題,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圖文並茂呈現給少年與青年讀者,從多角度認識香港自然之美、多元文化及蛻變歷程,使學生了解香港無論在生態環境、自然物種、氣候地貌上都與華南地區一脈相承,是祖國大地的組成部分。
中心將會捐贈《美麗香港 —— 自然之旅》叢書至全港約一千間中小學,惠及莘莘學子。想了解更多有關《美麗香港 —— 自然之旅》及《香港志‧自然》,以及更多香港自然生態專題文章,可瀏覽香港地方志中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