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5-04-14 06:00:00

《音樂一週》40年

分享:

早前接受雜誌訪問分享灣仔情意結,一切由音樂與電影開始,孩提時代,父母喜愛帶我們到銅鑼灣及灣仔看電影,耳濡目染的成長薰陶,延伸到少年十五二十時,懂得找尋自己的影音樂土,同由灣仔出發,不能不提「音樂一週」及「搖擺廊」兩個重要標誌,如今喜見「搖擺廊」仍在大有商場為樂迷服務之餘,也同賀今年是《音樂一週》40大壽之喜。

 

那些年,所指是七十年代末,踏入八十年代初,仍是初中階段的自己,開始追尋歐美流行/另類音樂大世界,首張購入的電子音樂專輯,是日本電音名人松武秀樹Logic System《Logic》,一聽入心,然後,就於當年太古城中心地庫巴士總站旁的「亨利」唱片店,遇上Depeche Mode首張專輯《Speak & Spell》,日版黑膠的側紙寫上「全英No.1魔法之光電管」字樣,從此結下一世電緣之盟。

adblk6

 

沒有互聯網的想當年,要接觸吸取外國流行/另類音樂資訊,完全需借不同媒介的互動推介,且變成每星期的指定動作,先說音樂刊物,星期二有《年青人周報》,星期四有《青年周報》,星期五則有《音樂一週》及《搖擺雙週》,電台電視方面,周末周日主力追聽商業二台梁安琪「100% Rock」、黃耀明「明曲晚唱」、麗的電視「最Hit嘅世界」及明珠台「Solid Gold」等。

 

另外,亦不定期到灣仔新鴻基中心及中環戲院里的外國書報攤,購買《Smash Hits》、《No.1》、《Records Mirror》等英國音樂雜誌,當然,少不了逛唱片店的周記回憶,灣仔「海運商場」三寶:「搖擺廊」、「Echo迴音閣」及「廣播區」是必到尋寶勝地,人有人緣,碟有碟緣,當年買碟絕對要講緣分,早來未到貨,遲來已售罄,每次出巡例必有驚喜新發現,回味無窮。

 

唱片店以外,專程到報社買碟又是不一樣的體驗,出自讀者好奇心態,猜想誰是誰樂評人真身,位於北角七海商業中心的「搖擺雙週」,當年主力推介大量歐洲獨立新音樂,不時自訂一些較冷門的唱片發售,如Cherry Red、4AD、Uniton Records等獨立廠牌,最深印象有英國二人組合Fantastic Something及《Pillows & Prayers》經典合輯;至於長駐灣仔的「音樂一週」,肯定是當代不少樂迷的大寶庫,首趟到訪是為補購有Japan香港演唱會開頁海報的舊期數,當年報社位於軒尼詩道新禧大廈2樓,記得有一個大大的木色組合櫃,並有大量音樂藏品如襟章、Band Tee及唱片之類,全屬罕有珍貴的獨家發售,當年珍藏幾本的Japan英國歌迷會Fanzine,就是從「音樂一週」買回來的。

adblk7

 

眾所周知,「音樂一週」創辦人Sam Jor,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資深音樂人,熱愛搖擺音樂此志不渝,這幾十年來,曾經舉辦過多不勝數的外國音樂會,盡是舉足輕重的經典名字,不斷為本地樂迷帶來今生無悔的現場回憶,由GIRL、Japan、Culture Club、松武秀樹、Robert Palmer、Classix Nouveaux、Jeff Beck、Bauhaus、Peter Murphy、Paul Young……等,到八十年代支持本地獨立樂隊的「From The Underground地下音樂會」系列,改寫高山劇場變成本地Indie聖地,也多得《音樂一週》另一重要元老Danny Lee賞識,Minimal亦有幸參與其中兩次演出,因緣際會,自己後來更加入《音樂一週》擔任助理編輯工作,可是人生一個最重要的轉捩點。

adblk8

 

早前,《音樂一週》40大壽晚宴上,重遇不同時代的新舊同事們,感觸良多,最難忘是跟Sam合照後,他手握袁智聰及我的手跟我們說的幾句話, 正如Sam在面書經常post的至愛金句:「Get Back To Where We Once Belonged」,最後,亦借此向Sam Jor及Danny Lee說聲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