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文指出,「黃色經濟圈」難有經濟效益,很難形成一個有持續存在價值的經濟圈。有讀者指我的文章捉錯用神,原因是策動者從一開始就不是想搞甚麼有實效的經濟圈,而是想借題發揮,把它視作一種政治鬥爭的工具。
反對派覺得,自己有近六成的支持率,而且已成功透過社交媒體建立起一個高效的聯繫網絡,隨時可以一呼百應,沒有理由不好好加以利用,遂有「黃色經濟圈」的構想出現。
由於響應反對派呼喚的民眾相當多,只要他們抵制的對象不要定得太廣泛的話,相信杯葛的力量可以很大。受影響的主要是那些要靠門面做生意的經營者,如飲食、零售、旅遊等。這類生意比較簡單,要找可替代的商品與服務供應商,難度不高。
至於一些較為複雜的生意,可能洽商需時,交易條件繁多,很難隨便另找一個交易對象,那就想杯葛也不容易。這類生意,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反對派不容易進行監察,很難向交易者施壓。
如果反對派只是言論上作些呼籲,任由支持者在自願的基礎上,盡量幫襯同路人經營的生意,抵制政治對立者經營的生意,這樣雖然在香港不算犯法,但會激發社會矛盾,令社會變得更為撕裂。但反對派覺得這樣還不夠,還推出一些帶威脅性的輔導措施,這就可能涉嫌犯法。
他們會向商戶派發一些有黃店標誌的貼紙,建議商戶貼在舖面當眼的地方,方便識別。這樣除了可以吸引黃絲幫襯外,還可避免勇武派誤會,以為這間舖也需要「裝修」。派黃店貼紙的人雖然語焉不詳,沒有說得那麼白,但效果一如黑社會過年要商戶買桔,一切盡在不言中。在這種壓力下,連飲食業的立法會代表張宇人亦表示,他不介意業界貼上黃店貼紙。
此外,反對派還會重點打擊一些影響力大的藍店,如TVB。凡在TVB出廣告的商戶,都會收到通知,指控TVB的新聞偏頗,擺明撐警,令到他們的成員非常氣憤,若然被通知者在現時的廣告合約完成後,還繼續在TVB出廣告,他們的成員一定會十分不高興,可能會遷怒於繼續在TVB出廣告的商戶。為了避免自招損失,他們建議商戶加入他們,一起杯葛TVB。
其實TVB至今仍是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台,與排第二的相距十萬九千里,不在TVB出廣告,對某些生意可以影響很大,一般做生意的人大都不想惹事生非,但又不能不顧商業利益,導致他們沒法完全遵守反對派給他們的警告。此事令他們十分擔心,不知道會有甚麼後果。
他們作為生意人,當初選擇在香港開展業務,當然想做整個社會的生意;而不想有人把社會分成這個圈那個圈,讓各人只能做自己所屬的那個圈的生意。這樣的生意很難做得大,所以他們都不想作政治表態,不想社會強他們所難。
他們不覺得,「黃色經濟圈」可為做生意的人帶來實際的經濟利益,它只會破壞香港營商環境。這種生態環境一旦受到破壞,以後要修復將不會那麼容易。商界希望黃絲高抬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