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這個星期,糾纏兩個月的美國總統選舉爭拗應會塵埃落定。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星期三(6日)舉行聯席會議,將確認上月中各州選舉人團的總統選舉投票結果。共和黨人擺開陣勢,挑戰選舉人團的投票。不過,由於推翻結果要兩院同以過半數通過,如今形勢是民主黨控制眾議院,共和黨面對這一關,將會比較困難。
然而,倘是拜登在國會聯席會議獲得確認、進而1月20日宣誓就任,2021年對他來說也不會是一個好年頭,說不定舉步維艱,一步一驚心。原因很明顯:就算共和黨內的溫和派,亦不可能對拜登政府高抬貴手。共和黨不僅在參議院確認政府部長提名時再三質詰,更會在施政上對拜登政府造成困擾。
至今為止,拜登應對之道是不斷說自己「將是所有美國人的總統」(I’ll be a president for all Americans),呼籲放下黨派之見,為全體國民服務。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是拜登恐怕共和黨支持者不服氣,因此再三強調自己的「所有美國人的總統」身份。畢竟今次總統大選特朗普拿下七千多萬普選票,共和黨可能未來仍然掌控參議院,放下身段是拜登此刻唯一選擇。
拜登的主要施政難關在國會,除了參議院確認官員任命這一關,更加重要的是撥款。美國經濟受到疫情打擊,低處未見低,總統沒有批准撥款權力,錢都由國會管着。即使拜登提出法案向全民派錢,若然國會中間卡着,再好的政策都是空談。除了刺激經濟,所有聯邦政策都無錢不行,國防、外交、內政等,統統要向國會伸手。例子是去年第三季,兩黨當時仍未就財政預算達成共識,政府幾乎停擺,最後以緊急形式通過為期兩天的臨時撥款,暫渡難關。
若然拜登上台,觀察新一屆美國政府的焦點在於國會與白宮關係,核心是撥款這一環。美國國會制衡行政部門招數多的是,撥款固然要議員首肯,連出兵打仗的宣戰權也是來自國會。絕不強勢的拜登如果無法獲得國會全面支持,2021年1月就職後,就是他坐困愁城的苦日子來臨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