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廂的條例,撤回;那邊廂的政策,收回;連今次派錢,也派得論論盡盡,難怪大眾都好像對政府失去信心,甚至有些官員也失去了初上任的光彩和信心滿滿的表情。到底,是市民的期望太高?抑或是官員低估市民的要求?又抑或,是官員的水平實在太低呢?
派4,000元的安排,官員只要到社區走走,其實受惠的人不算少,但批評者眾,讚的少之又少。歸根究柢,手續太繁複了,行政安排亦甚麻煩,結果行政費高昂,波叔叔派的4,000元,卻比之前鬍鬚叔叔的6,000元少,成為很多人詬病的地方。
認識一位長者,他告訴我真實經歷。頭一天去排隊,排了近一小時,中文表格派完,取了份英文;看不懂,第二日再去,拿到中文表格,信封卻派完;問在場職員到底差餉是以季計算抑或按年計算這些基本問題,回覆卻是:「唔好問我,我都係嚟替更!」路邊社聽聞,政府各部門明知今次是燙手山芋,責任居然落在學資處身上。
還有一些意料之外的「笑位」,讓市民見到政府今次有幾「求其」:有傳媒指政府印製了233萬份表格,共466萬張A4紙,即512米高,比484米的ICC還要高,名副其實是大嘥鬼。還有,市民寄回的表格重量超出郵資,如果補貼預計又需要數億元,行政費又再增加……
一個涉及數百萬人,廣受社會關注的項目,稍有政治觸覺也知道不能有差池。本來,應該是各部門通力合作,讓特首彰顯率領公務員能力的時候,為何卻落得像一盤散沙的收場?確實令人費解! 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