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09-20 04:31:50
日報

三個半唐代木構建築

分享:
三個半唐代木構建築

三個半唐代木構建築

中國傳統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歷經數千年的火災、洪水、兵燹、地震的破壞,能保存至今最早是唐代的三座半木構建築。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位於山西五台山的南禪寺大殿和佛光寺東大殿,1937年由梁思成和林徽因發現,充滿了傳奇色彩。

南禪寺大殿結構簡潔,殿內無柱,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歇山頂。唐建中三年(782年)重修,殿內保存著唐代原貌的塑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唯一唐武宗滅佛前留存下來的佛寺。

佛光寺東大殿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柱位極工整,樑架結構十分複雜。使用最高級的四阿頂,即四坡五脊廡殿頂。金箱鬥底槽形制的平闇,面闊七間,進深八椽。

廣仁王廟大殿在山西芮城縣,唐大和五年(831年)修建。大殿坐北朝南,供奉廣仁王,兩側為風雨雷電四神像。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簷歇山頂,正中設有青磚壘砌的臺階。

廣仁王廟前有泉眼遺址號龍泉,「分四流澆灌百里,活芮之民」。唐元和三年(808年)《廣仁王龍泉記》載:「縣令於公鑿池通渠,興修水利,旁建祠宇,並繪制龍王形象。」宋徽宗時東方青龍被封為廣仁王,這大概就是廣仁王廟的來由。

廣仁王廟在清代經歷了三次大修繕,除了樑架還保留唐代風貌,建築布局、臺基、牆壁、琉璃構件等都因朽壞而更新,整體風貌已遜於同為唐構的佛光寺東大殿與南禪寺大殿。

adblk7

開元寺鐘樓下層,位於河北省正定縣,晚唐時期重修。兩層樓閣的第一層是保存完整的唐代建築,第二層為明清時修繕。面闊進深各三間,二層樓閣中部出平坐、腰簷,歇山頂。是中國三個半唐代建築的半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