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二、三月,香港公眾考古學會為兩所中學的學生安排了文物導賞的學習活動。包括一次課堂講授,兩次博物館實地考察;最後安排考核,就自我選取的文物專題進行小組討論和成果演示。
首先是講授文物學基礎知識和博物館導賞技巧;戶外考察選取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位於九龍公園的文物探知館,實地為學生介紹展品和其背後的知識和故事,讓他們有親身的感受和認知。考核方式以小組討論合作和對公眾演示,是讓學生提前體驗大學階段的學習方法,鍛煉上台演講技巧和提升自信心。
時隔半年,近期我重訪當時參與的學生和老師,了解這次文物導賞學習的成果和反饋,為未來同類型學習活動調整內容和學習模式。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的鄭同學,是元朗區的優秀中學生。雖然有修讀中國歷史,但對中國文物的了解很少;也是通過這次學習才獲取基本文物知識。她現在是社區的義務導賞員,半年來帶過小學生和長者遊香港故宮。鄭同學期望能有進階學習,以深入了解更多文物知識和故事,以及導賞技巧等。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的鄭同學是中六學生,學習活動之後最大得益是提起了對中國文物和北京故宮的興趣,近半年來看了不少相關的紀錄片。期待明年入讀大學後能繼續在文博方面加以進修。
綜合與幾位學生和老師的交談,我們會為這些學生導賞員策劃文物導賞的進階學習。針對性集中不同的文物主題,深入發掘文物背後的故事。也把戶外考察擴大至其他博物館、藝術館。期待更多的中學能參與,為香港培養更多高質素的義務學生導賞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