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爆發至今,衍生不少議題,其中之一是雙方的智囊。刻下中國高層的專研美國事務智囊是哪些人,外界對此所知不多。以往來說,除了中國外交部,社科院和一些大學都有這方面的專家。千禧年前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有幾位專家,水平都相當高。有一次,美國幾家大學研究中國的學者路過香港,談起這話題,一開口就是北大的牛軍和王緝思教授。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多數在民間,除了大學,便是在智庫。這次中美貿易戰,我特別留意美國的中國通取態,總結下來,本來態度強硬的更加強硬,但也有人流露失望的態度。溫和派的研究中國學者,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藍普頓(David Lampton)。藍普頓曾是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這個成立於1966年的組織,以促進美中人民相互了解為宗旨。在中美關係開始融冰的年代,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做了大量工作,可是在如今大氣候之下,這份努力恐怕對大局起不了作用。
美國對外政策的構成來自總統,憲制上,外交權屬於總統,國務卿是執行者。當中,真正可以影響總統外交思維的是白宮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尼克遜年代的是基辛格;卡特與中國建交,國安顧問布熱津斯基推動甚力。現在的是博爾頓,他最為人注意是強調台灣在中美關係之間的角色。從美國與台灣關係突飛猛進來看,不諳外交的特朗普,不少決策都有濃厚的博爾頓影子。
在特朗普年代,對美國外交政策有影響力的還有一些智庫。這裏特別列出當中兩個,對中美關係發展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多加留意。一個是與美國國防部歷史淵源深厚的蘭德集團(RAND),它發表的研究曾經影響美國政府甚至外國政府軌迹,其中尤以越戰年代的研究最著名。
另一是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雖然聲稱無黨派,但它與新保守主義關係密切。外交力主對中國、俄羅斯等國採取強硬態度,支持加強與台灣、印度、日本、以色列的關係。至於其他一些老牌智庫也可參考,但蘭德和美國企業研究所應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