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化區M+視覺文化博物館開幕半個多月,入場參觀者眾,館內展品除了希克藏品備受關注之外,「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寶」也再次受注目和議論。
曾灶財的作品近年給少數人不斷反覆炒作,已經成為高價「藝術品」,今天進一步被有識之士供奉在M+博物館入囗的當眼處,身價何止聲價百倍。筆者今天不討論曾灶財這些展品的藝術性,只想把M+博物館內九龍皇帝其中一幅展品,跟我手上一幅同類作品拼湊起來說故事。
九龍皇帝這兩幅塗鴉分別是曾灶財「家譜」的一部分,M+那一幅是「家譜」的上半部,我的是下半部,兩幅都是寫於1974年版的九龍地圖上,M+那一幅地圖是西九龍,我那一幅是東九龍。九龍皇帝未駕崩前的龍宮駐驆在東九龍翠屏邨,因此觀塘、藍田、牛頭角一帶也就是他的「紫禁城」範圍。在曾灶財的夢幻世界裡,這兩幅地圖拼湊起來就是九龍皇帝的大部分領地。
這兩幅塗鴉特別之處,是曾灶財把曾家列祖列宗的名字寫在九龍地圖上,向外界宣示他的祖先曾經擁有這些土地。曾灶財生前曾經對人說見過曾氏家族的「家譜」,他念念不忘,從1951年開始便在九龍街頭到處用濃墨寫上家譜列祖的名字。他說在整理爺爺遺物時發現九龍的地權曾經屬於曾家祖先,因為他的太公很得清朝皇帝喜愛,皇帝把九龍這塊土地封賞給他太公。
曾灶財說他是曾家的第35代傳人,繼承了皇帝的賞賜,因此在九龍土地上,他就是「九龍皇帝」。他惟恐天下人不知,每天就拿著墨桶、墨汁和大毛筆,拄著拐杖在街頭的電箱、電燈柱、路標、垃圾桶、石牆大書特書,內容千篇一律,都是寫著「一世祖曾廣禎、二世祖曾潮風……」一直寫到35代的曾灶財。當然,因為時間和空間關係,不可能一條氣寫盡35代,因此每處的塗鴉都是斷斷續續。曾灶財由九龍東一直寫到九龍西,後來更寫到中環香港政經心臟地帶,向侵奪其封地的港英政府示威。曾灶財足足寫了50年,以前的市政署和後來的食環署拿他沒辦法,只能「你寫我刷、你再寫我再刷」,直至曾灶財去世,市面九龍皇帝的墨寶才被完全清洗掉,僅餘下一兩處遺跡用透明膠板圍封起來,供人憑弔。城中幾位有識之士似乎早已預知九龍皇帝御筆寫過的東西大有「錢途」,一早已在收集曾灶財的墨寶,趁曾灶財高興時便會邀請他在可以塗寫的物件上塗鴉,反正曾先生索取的潤筆費不高;很多年前,有記者到龍宮訪問曾灶財,請他即席揮毫,曾灶財只要求一盒叉燒飯回報。
這次M+展出的曾灶財西九龍地圖塗鴉,和我收藏的東九龍地圖塗鴉,從內容構思到布局,應該是差不多同一時間創作,相信整個過程是有高人在幕後指導。何解這兩幅姊妹作品後來被拆散流轉到不同地方,其中一幅更榮登M+的殿堂?這個就不知道了。我的一幅是2013年11月從香港一家小型拍賣行拍賣得來的,價錢不貴,以今天來說當然「抵到爛」。如果M+主事人不嫌棄,我這一幅可以免費送出,讓它們姊妹重逢,也不失為美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