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宣稱是為了保護俄羅斯的長遠國家利益,照道理應不難獲得人民的支持,共赴國難。然而,這場戰爭開始不久,俄羅斯就被發現要借助僱傭兵助戰。更丟人的是,在多次戰役中,這支僱傭兵的戰鬥力竟顯得比俄羅斯的正規軍還要強,令俄羅斯的正規軍顯得有點窩囊。
這種情況無可避免會招致俄軍的內部矛盾。起初,俄國傾向把較多的資源撥給能打勝仗的華格納僱傭兵團。華格納兵團於是如虎添翼,優勢突顯。這旋即引起俄國正規軍的不滿,覺得自己作為國家的主力部隊,更應得到國家的政策傾斜。
現實是華格納兵團只有五萬人,戰鬥力再強也不能獨力完成整場戰爭的戰略任務。再者,俄國軍方並沒有調動華格納兵團的指揮權,對華格納兵團並不信任,擔心他們不知甚麼時候會造反。所以,政策傾斜很快又轉向政府軍一邊。
在這種情況下,又輪到華格納集團不滿,不時公開訴苦,說自己彈藥不足,導致錯失戰勝敵人的機會,華格納領袖普里戈津更憑着他與普京的私交,告國防部官員的御狀,要求普京把他們撤換。
這可激怒了俄國國防部的官僚系統,決心與華格納集團誓不兩立。他們指控普里戈津向西方傳媒洩露軍事機密,擾亂俄軍在烏克蘭的整體部署。他們要求普京透過國防部收編華格納兵團入國防部系統,以後聽從俄軍指揮。這等同要褫奪普里戈津的兵權,逼普里戈津謀反。俄羅斯這場兵變就是在這種場景下發生的。禍源是普京重用親兵,企圖牽制俄國軍方的力量,結果弄巧反拙。普京應該後悔不已。
當普里戈津知道普京打算放棄他時,唯有揮兵直逼莫斯科,企圖清君側,逼普京繼續重用他。很可惜,他這次行動思慮不足,沒有作好足夠部署,實質上中了軍方的圈套。
現實是軍方任由他進軍莫斯科,根本沒有派兵制止,目的是讓他愈踩愈深,犯下叛國罪之後就再沒有機會受普京重用。這樣,軍方就可以消除威脅他們的大患。
當普里戈津知道自己在這場權力鬥爭中大勢已去時,唯有接受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調停,答應交出兵權,撤銷進逼莫斯科的行動,以換取他個人及參與這次軍事行動的華格納成員不被追究。
今次較量,俄國軍方取得大勝,華格納僱傭兵團解散,成員要在六月底前改與俄國防部簽約,以後直接聽軍方指揮,而普里戈津就從此流亡海外,沒有機會再獲普京歡心,軍方清除了一個心頭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