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2-03 21:23:13

保障學生精神健康

分享:

學生壓力過大、學生情緒健康有問題,以至學生自殺等事件,時有所聞。根據立法會文件,學生自殺個案由2013年的13宗增加至2021年及2022年各25宗,再增至

2023年的32宗,趨勢叫人憂慮。2024年單是9月開學至12月便至少有6宗懷疑學生自殺事件,數字驚人,再度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深思。

學生自殺成因複雜,學業、交友、感情、家庭問題都可能構成不同程度的壓力。根據調查,學生在學業上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會對他們的精神健康構成影響,一旦有悲劇發生,不僅是個體的損失,更是社會的警鐘。

一般學校的上學時間是早上八時至下午三時三十分。放學後,學生可能要參加課外活動、補習班或興趣班,直到晚上才回家。這樣的作息和在職成人不遑多讓。有時候,家長眼裡會覺得孩子的學習生活相對輕鬆;若從子女角度思考,他們不僅要應付學業上的壓力,上學考試、評估和默書外,還要面對朋輩關係和父母的期望,若遇不快或處理不當,可以讓他們感到焦慮或不安。家長過高的期許也會構成無形的壓力,若缺乏溝通和理解,更會讓子女感到孤立和失落。家長應以理解和支持的態度來陪伴孩子,協助他們建立自信,而不是一味追求成績的提升。

adblk6

學校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學生成績不理想時,校方及老師不應以責備的方式來應對,這樣的做法只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老師是學生的心靈導師,應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此外,及早識別精神健康有問題的學生,盡早介入及支援,非常重要,老師和社工在這方面的角色不能漠視。

學生自殺的悲劇,一宗都嫌多。社會上不同的持份者都應反思,如何能避免悲劇不斷重演,特區政府更是責無旁貸。特區政府於202312月起在全港中學實施「學校為本」三層應急機制,期望及早識別及轉介有自殺風險的學生予校內團隊(第一層)、社署(第二層)及醫管局精神科服務(第三層)跟進。報導指措施推出後,醫管局在首兩個月已收到89宗轉介個案,當中有3%個案需要緊急處理。特區政府已於202411月宣布相關機制將延長至2025年年底,反映措施方向正確,並且有實際需要。

目前,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已就學生的精神健康問題作相關討論,建議把上述機制優化及恆常化為「二級三層機制」,期望提升學校應對及處理學生精神健康及自殺問題的能力。「二級」的意思是預防和盡早識別,「三層」則是根據個案低、中、高的不嚴重程度作出處理、支援和轉介。期望特區政府帶領社會、學校以至每一個家庭,為學生構建健康的學習及生活環境,真正保障每位學生的身心健康。

卓奕樺(Anna Cheuk)

新民黨青年委員會會員招募小組、葵青區分區委員會、葵青工商業聯會副會長、香港東區青年交流促進會副主席、香港海珠各界聯合會常務理事;護膚品、中成藥及保健品批發商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