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11-09 11:30:00

保險講故仔 (五) 香港保險業 第四個年代

分享:
九七回歸後,中港兩地保險交流頻繁,位於沙頭角中英街的「一街分治」,已經成為「握手共贏」。(照片由作者提供)

九七回歸後,中港兩地保險交流頻繁,位於沙頭角中英街的「一街分治」,已經成為「握手共贏」。(照片由作者提供)

由於保險業以往並沒有規管的制度,由1980年代初至1997年的保險業第四個年代,為了進一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及市民購買保險的保障,政府逐步加強對保險業的立法和監管,業界正式上軌道,成立同業自律規管制度至今。

1983年6月30日(筆者加入保險業的日子),香港政府正式實施《保險公司條例》(Insurance companies ordinance),那個年代入職沒有任何的規管,也沒有學歷的要求,只要你有「呼吸」就可以從事保險銷售。

直到1988年8月8日,有各大保險公司所組成的 香港保險業聯會(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Insurers )正式成立。由於保險業面對社會大眾的關注,政府加大力度進行立法監管,香港保險聯會(HKFI) 推動業內自律行動,進行保險中介人的管理,逐漸走上規範的制度,以符合公眾人士的期望。

1980年開始由於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香港製造業大量向內地北移,香港以往的經濟單靠製造業,從那個時代開始香港逐漸轉型成為金融業的中心,為保險市場也帶來重要的影響。

由於大量的工廠北移,以往的勞工保險、火險及運輸保險等工業保險業務已經下降,取而代之由人壽保險業務作主導,從那個年代開始人壽保險中介人也逐漸增多,並在1993年實施保險代理登記制度,將保險業帶向另一天地。

在1997回歸前,很多大集團也發展其人壽保險業務,當中包括由 李嘉誠投資的加怡保險(後來被AXA安盛收購)、李澤楷投資的鵬利保險(現稱富通保險)、印尼財團投資的力寶保險(現稱美國萬通),那個年代可以講是香港人壽保險業百花齊放的日子。

( 免責聲明: 以上所提供之所有資料僅供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專業及/或法律意見。任何人士在需要時應自行尋求適當之律師及/或專業人士之意見與指導 )

首創保險 爆料平台 電郵即覆
email : [email protected]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