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暫停港澳人士免簽證,網上哀嚎一片。對於眾多鍾情到日本旅遊、甚至視日本為「第二個鄉下」的香港人來說,堪稱「噩耗」。

目前,疫情仍於全球蔓延,多個國家已實施入境隔離管制,也不是旅遊的好時機,是否可以免簽,心理的影響可能大過實際的影響。昔日香港人到世界各地旅遊都相當方便,很多國家給予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驟然失去這種便利,加上疫情看來會持續一段長時間,不免讓人擔心免簽待遇日後會否恢復。再加上亞洲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不少歐美地區更開始出現「排亞」、「排華」情況。知道自己不受歡迎,心裡當然不會好受。
歧視當然不可取!除了不幸的疫情令香港人被「入境限制」之外,我們也應反思以往出門在外的不良行為。早在幾年前,已不時聽聞有中港遊客在外地的「不良行為」,例如在別人的歷史遺跡上胡亂塗鴉、訂了民宿或餐飲卻沒有事先通知而no show等。「一粒老鼠屎,搞砸一鍋粥」,即使只是一小撮人的劣行,經傳媒和社交平台報道和轉發,便會造成深遠影響,別人對我們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
破壞容易建設難,尤其現在資訊傳播比以往更容易、快捷,醜事不止傳千里,不消一刻鐘已能夠傳遍全球;但要建立良好的聲譽,卻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並非做一兩件好事就可以成就。期望在疫情過後,大家再次盡情周遊列國之際,保持同理心和公德心,尊重別人的文化和習俗。只要做好自己,隨著時間過去,相信定可挽回形象。
香港恒生大學協理副校長及傳播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