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過年過節、遇上喜慶事件,總少不了舞獅,一片大鑼大鼓,街道上好不熱鬧。
由於工作關係,QC近來學多了舞獅的知識。
舞獅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粗略分南北兩派,除了需要武術基礎,舞獅時需型神俱備,又要與音樂配合。 大家常見的獅子都是五顏六色,有醒獅師傅話,原來當中大有歷史故事,如「劉備獅」是黃面彩花白鬚,「關公獅」是紅面黑鬚,「張飛獅」是黑色青鼻鐵角。
醒獅是華人社會重要文化象徵,不過香港人太容易習以為常,醒獅還有甚麼好看?
相比之下,香港人的熱衷程度反而遠遜於外國人。
最近有商場舉行「國際醒獅節」,以「鬼佬都學醒獅」做賣點,「紅鬚綠眼」的醒獅隊員,舞動獅子舞得頭頭是道,重話醒獅有別於其他運動,可以訓練心智,要達到心身合一,心無雜念,才可以在梅花樁上平穩地完成一系列的舞獅動作。
傳統得以發揚光大,固然感到高興,但同時感到憂心,國粹要靠外國人傳承。醒獅行業大吹冷風,雖然近年多了年青人關注,但有心入行的不多。有醒獅隊為追上時代步伐,需要革新傳統,加入LED、Hip Hop元素,實行潮玩醒獅。
當然,鹹魚青菜各有所愛,有人批評改到不倫不類,但有人buy夠大膽創新。傳統和創新絕對可以取得平衡,問題在於是否有人敢踏出第一步。年青人挑起文化傳承的大樑,要先引起他們注意,才有興趣解當中的文化內涵。否則年青人拒絕接觸傳統文化,難道由公公婆婆來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