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市買樓前必睇 「包容性設計」是甚麼?
筆者和爺爺近來諗住入市買樓,給家人一個「五星級的家」。聽地產經紀介紹,原來現在有新東西叫「包容性設計」,比舊時的「通用設計」更人性化,不再一味只強調「無障礙」。
爺爺也是第一次聽到「包容性設計」,一查發現原來幾好,兼顧老中青幼未來的需要,美觀上也遠勝從前。

「包容性設計」將令洗手間未來更簡單去安裝扶手。(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聽地產經紀講,人總會老,現時樓宇設計大多集中考慮目標顧客當時的年齡層,甚少會「諗遠啲」。筆者一家幾口,有老有嫩,似乎難以兼顧。
現時常見的「通用設計」,雖然強調「無障礙」,目標要讓所有年齡層的人,皆能合適、公平使用設施。然而,這個概念過於「一刀切」,無法讓住戶在不同人生階段,按需要作出調整,而且,也美感欠奉。
看着地產經紀遞來全新的私樓售樓書,醒目大字標註「包容性設計」,盡是「樓梯扶手要不要加螢光條」、「衛浴空間預留輪椅回轉半徑」等的專業術語。爺爺完全不懂,於是筆者上網找資料了解「包容性設計」。
長者友善的包容性設計
原來,「包容性設計」針對的是「多樣性」,在樓宇建設時就預設設施、預留空間,務求住戶可以按日後所需,適時便捷地改造家居。爺爺現時仍身強體壯,現階段可能不需要用到特殊設計,但「年紀大」,難免「機器壞」,將來居家養老一定需要更安全的環境。
其中一個標誌性設計,就是現時流行的浴缸底下,預先安裝排水位。當未來有需要拆除浴缸,改建成淋浴間時,有了預設的排水位,工程就會簡單得多。

符合長者友善的洗手間設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隨年齡增長,腿腳肌肉力量會減少,透過「包容性設計」,洗手間的廁所和洗手盆旁邊會預留空間,將來可以加裝扶手,大大減少「踎低起身見頭暈」帶來的不便。
包容性設計推動長者居家安老
爺爺頓時大感興趣,不斷追問筆者有沒有更多關於「包容性設計」的資料,想要分享給他的耆英朋友。

團結香港基金發布政策倡議報告《舊策新計助耆健 樂居活齡頤天年》(圖片來源:團結香港基金)
有見及此,筆者立即推薦由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布的最新一份政策倡議報告《舊策新計助耆健 樂居活齡頤天年》。該報告指出香港長者生活環境所需的改善措施,可以進一步廣泛推動居家安老,令長者能夠實踐健康老齡化,亦可減少醫療衞生及社會福利方面的開支。
「包容性設計」還有哪些好處?相對應的配套設施還有甚麼?筆者推薦這份報告給爺爺,也推薦給需要居家安老的老友記,以及家有長者的年輕有意置業人士,大家不妨看看,相信會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