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從2019年10月11日舉行首次會議至今,3個多月已召開了12次會議,但仍未選出內會正副主席令內會無法正常運作,情況前所未見。不禁讓人懷疑是否制度外的「革命」現時已蔓延到制度內,不同政黨通過主動出擊挑戰現存體制,採取不合作運動以圖破壞管治機器、癱瘓現有政權最終達致「訴求」?
在每一次召開的內務委員會,可以看到反對派全面拖延議程,不停拉布導致兩大陣營相互爭拗,針鋒相對。按照非建制派議員的解釋,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政府回應「五大訴求」,同時拖住內會以阻擋政府把《國歌條例草案》交付內會處理後恢復二讀,儘管有建制派議員批評此做法幼稚。但無論如何,將立法會變成「政鬥」場所始終是不智、不仁、不義之行為,議會外的衝突已持續7個多月,議會內的鬥爭是否也要遙相呼應,彼此裡應外合繼續掀起一場「革命」,將香港變成一個販賣恐懼,政治「掛帥」的全城?
內務委員會為何如此重要?內委會一直以來是被各黨派視為主要陣地,除了內委會主席可以作為立法會大會代主席外,還與其職能有著重要關係。內務委員會為立法會會議作準備,並商議與立法會事務有關的事情,以及在立法會會議席上提交省覽或提交立法會批准的附屬法例,而內務委員會的正、副主席還會每星期代表委員會與政務司司長會面。但是,作為立法會「大腦」的內務委員會至今尚未選出正副主席又會對其運作有何影響呢?
根據立法會LS11/19-20號文件顯示,因為香港立法會委員會制度的運作模式是參考海外議會的行事方式及程序,因此選舉正副主席則是委員會的首要事務,如果此項事務沒有完成,該委員會則不能處理須由其本身作決定的其他事項。另外,參考立法會CB(2)381/19-20(01)號文件,在內務委員會選出正副主席的等候期間尚待其考慮/決定的事宜既包括與立法工作相關的事宜,也包括其他與立法會事務相關的事宜,如尚待內務委員會考慮的法案、尚待內務委員會研究的附屬法例、就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的政策範疇組合作出辯論安排以及選出2019-2020年度會期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與查閱立法機關文件及紀錄事宜委員會等。以上所有工作必須要待內務委員會選出主席及副主席後才可決定,由此可見,內會「癱瘓」只會窒礙多項工作進行,未來更可能影響32項政府法案的審議工作,如果在本年度未獲通過就要在下一屆立法會推倒重來。
毫無疑問,「反修例風波」令立法會內兩大陣營關係惡化,以往正副主席人選的擔任,兩大陣營還會背後協商決定,如今卻是水火不容,建制希望趕走泛民全面包攬正副主席之位,泛民卻希望持續拉布,全面拖延到今年換屆以換取民意。在政治「掛帥」、立場先行、不應理據的二元對立環境下,立法會如今早已變成了一個高度政治化的場合,政治凌駕公眾利益及市民福祉,議員議政質素也每況愈下,政府施政亦舉步維艱,隨時呈現一幅「社會撕裂,議會也撕裂。」的局面。現時,全港各區區議會早已烏煙瘴氣,政治運作多於處理民生問題。若立法會也持續爭拗下去,不盡快以文明方式回歸務實及理性的話,最終利益受損的只會是全港市民,「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今屆立法會將會在7月中完結,現時內會已浪費3個多月卻一事無成,眾多法例尚待審議、眾多立法工作尚待進行,令人擔憂。內務委員會在任主席雖已透過立法會秘書處向議員發出通告,希望在2月份為選出新一屆正、副主席加開3日合共16個小時的特別會議,並就此徵詢議員意見,但只怕令人擔心這種亂局會否持續到會期完結前。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公共管理碩士
李宇陽
(本會提倡價值多元,故任何本會會員發表之文章並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