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2-11-24 12:15:00

加強粵港澳合作 傳承歷史文化

分享:

今年十一月是香港文物保育非常熱鬧且多姿采的月份,稱它為「文物月」實不為過。月初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大灣區文物建築高峯論壇」,吸引數百名人士現場參與,透過直播於粵港澳三地觀看的累計人次更超過一千萬,盛況空前。同一時期,「血濃於水:香港歷史建築中的家國情」展覽、「虛實尋蹟─文物科技遊古蹟」展覽和「賞•識港大歷史建築」語音導賞項目先後開幕;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在剛過去的周日舉行了「文物時尚•荷李活道」,與古蹟辦、大館、元創方及東華三院等合作,透過導賞團、工作坊、展覽、戶外電影放映、文藝表演等精彩活動,讓公眾體驗中西區豐富的古蹟、歷史、文化和藝術氛圍。

「文物時尚•荷李活道」的豐富節目吸引數千市民參與。

「文物時尚•荷李活道」的豐富節目吸引數千市民參與。

在這個「文物月」期間,以發展局和國家文物局簽訂的《關於深化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框架協議書》和與廣東和澳門簽訂的《關於深化粵港澳大灣區考古及文物建築交流與合作意向書》尤其重要,有助進一步推動香港與國家,特別是與大灣區,在文物保育方面加強交流和合作,包括:考古工作和考古遺產保護;文物建築保護技術、理念、活化利用等研究;文物建築資源信息共用,分享文物資源登錄的經驗與做法;文物高科技及傳統技術應用;加強大灣區文物遊徑建設;促進展覽交流、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合作和人才培養,以及舉辦青少年活動和教育宣傳活動等。

發展局長甯漢豪與國家文物局李群簽署《關於深化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框架協議書》。

發展局長甯漢豪與國家文物局李群簽署《關於深化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框架協議書》。

國家的歷史源遠流長,文化遺產資源極為豐富,而香港與大灣區文化更是同根同源。與國家加強文物保育的協作,將產生協同效應,有助深化市民大眾對其歷史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並激發創意。以文化遺產旅遊徑為例,廣東省已發布兩批大灣區文化遺產旅遊徑,涵蓋海上絲綢之路、海防史蹟、孫中山文化遺產等主題。香港也有相關主題的文物古蹟,我們建議發掘粵港澳的共同主題,並串聯有關文物資源,涵蓋三地,以產生協同發展。

在剛過去的「大灣區文物建築高峯論壇」上,粤港澳三地的講者不約而同討論到教育的歷史發展,彼此既有共同的歷史軌跡,也有獨特之處,而相關的文物建築更是豐富多樣。我們相信,教育類文物建築有條件成為三地建立跨地域文化遺產旅遊徑的試點。較早前開幕的「賞•識港大歷史建築」,正是古蹟辦在高峯論壇後,與香港大學合作推出的首個香港教育歷史建築語音導賞項目。

「賞•識港大歷史建築」是古蹟辦與香港大學合作推出的首個香港教育歷史建築語音導賞項目。

「賞•識港大歷史建築」是古蹟辦與香港大學合作推出的首個香港教育歷史建築語音導賞項目。

香港、廣東和澳門過去曾多次共同研究文化遺產,例如三地考古文物研究,並將研究所得在三地巡迴展出及結集成書出版。我們認為,三地可進一步加強研究和出版的合作,制訂跨地域合作研究的主題,以拓闊和深化研究層面,並將研究成果結集出版及巡迴展出,分享經驗。

我們也計劃推行多元化的教育和推廣策略,與內地及澳門商討具體的教育及推廣計劃,例如為香港的「青少年文物之友」與澳門的「文化特攻」舉辦古蹟維修工作坊、文物考古研習班與考察團,並為香港青少年安排更多與內地青少年在考古和歷史建築保護方面的交流機會,進一步推動文物保育知識普及化。

我們期待香港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在可見的將來拓闊和加深在考古及文物建築保育的交流與合作,制訂具體方案,在文物保育紮實基礎上,將珍貴的歷史建築向大眾推廣,以傳承歷史文化。

作者為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

adblk6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