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四個家國家的國民生產平均值,近幾年是介乎54,000至82,000美元之間。收入最高的是挪威,人均國民產值比美國更高,而四個國家的國民人均產值都高於英、法、德。實際上是歐洲、也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公共福利最全面的國家。醫療、教育、退休金及相關福利差不多全都由公共政策覆蓋;住屋權利也受到保障,就算新移民都毋須擔心無立錐之地。也有廣泛多元的社會安全網,包括對殘疾、老弱人士的照顧及養護,對婦女懷孕及照顧兒童,對家庭照顧者,都有各種津貼制度及福利支援。
在收入分配上,雖然瑞典、挪威及丹麥都沒有設立最低工資制度,芬蘭也只是在法律上要求僱主要給予員工正當及合理的薪酬,但因為政治上的民主自由,集會結社的權利又受到保障,幾個國家的國民普遍都加入了不同的工會,制度上也保障了某種形式的集體協商機制,僱主及投資者一般都建立了要與僱員共享利潤的價值觀,甚至視之為社會責任。
基層勞工的薪酬已經不低,還有各種就業、收入、職業安全及健康工作環境的保障。沒有多少人會認為這方面的政策介入是扭曲了「第一次分配」。再加上「第二次分配」,即所謂透過稅收來造成的政策性再分配,產生了廣泛的財富再分配及福利效果,令國民的生活水平差距進一步收窄。在這種狀態下,平均的國民稅務負擔自然比較高,銷售稅也不低,可以去到25%。平均收入四成甚至更高要交付成各種稅款,但北歐四國的人民不但不抗拒,而且已經成為十分穩固堅實的社會共識。
貧窮問題在這幾個國家已經變成罕見的現象,社會富裕也不是說要讓某些人先富起來,更不是要造就大批千萬富豪。這才是追求共同富裕。當知道,只有少數人能夠操兵般去到巴黎香舍麗榭大道的名店拿出一大疊現鈔狂買名牌包包,顯示的不是富裕。那只是一種只因為制度傾斜而造就出來的少數人優越,養成這樣的土豪氣息,正好說明與共同富裕還有遙遠的距離。 周三、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