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05-22 04:29:57
日報

千利休之死

分享:
千利休之死

千利休之死

上周講述千利休由堺的魚鋪富商之子,最後成為一代「茶聖」,本周想續談利休與堺的關係與命運。

堺位於攝津國、河內國與和泉國的交界處而且臨海,逐漸發展成為貿易港口,並作為與明朝的貿易據點城市而繁榮起來,從十六世紀後半葉起,又發展成與西班牙和葡萄牙貿易的國際貿易城市,一度成為日本最重要的火槍產地。

到了戰國時代,當地商人為免受到戰亂波及,組織了會合眾以自治的形式管理此地,不隸屬任何大名或領主,並在市的四周建立了護城河,以維持堺的獨立自主,直到織田信長上京後才被迫屈服,從此失去自治地位。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為發展新的政治中心——大阪,商人們被迫遷往當地,此後堺只剩下港口功能。

儘管如此,千利休的存在以及在茶道上的豐績,令過去被歐洲傳教士拿來與威尼斯相提並論,但已衰落和失卻自治地位的堺,重新成為可匹敵京都的文化發源地,擁有其獨特歷史地位。

日本漫畫家山田芳裕在《戰國鬼才傳》描述利休對黑色(茶器、茶室)的喜愛與狂熱,驅使他與豐臣秀吉合謀殺死織田信長,令「利休‧秀吉合謀論」成為本能寺之變的其中一種解釋或黑幕。然而筆者可不認為利休對黑色和侘寂的偏愛,導致他與建造黃金茶室的豐臣秀吉,產生美學上的嚴重衝突,相反不論黑色或金色均構成絢爛奢華的安土桃山文化的重要部分,並非完全不相容,我想這一點利休應該是理解的。

adblk7

事實上,當時秀吉以極短時間統一日本,以分封制作為其政權基礎,需要以擁有「天下第一宗匠」身份的千利休來籠絡諸大名,利用「御茶湯御政道」來統率諸大名。然而後來天下一統,利休的政治影響力著實過大,政見又與秀吉漸行漸遠,秀吉只好藉故令其切腹自殺。

不過筆者還是認為,堺出身的利休,在堺業已衰落之際,站上了茶湯界與權力的頂端,以茶道重新奠定堺的地位,為堺爭回一口氣。可是成功之時也令他處於高處不勝寒之境,使他無法忍受自己、茶道和堺再一次受辱蒙污,因而只好不作解釋、謝罪,默默接受切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