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6年歷史的UA戲院全線結業,於影迷而言,尤其是八十年代已經觀影的一群,這是一段美好回憶的道別。
網絡上看到很多以前的老照片:今天的購物中心,幾十年前是擠滿人潮的街巿;昔日人頭湧湧的茶居,如今變成高樓大廈。照片中不乏舊日的戲院,包括熟悉的新蒲崗麗宮戲院,是當年香港最大戲院,網上資料說有三千座位。此外,有銅鑼灣的碧麗宮戲院,厚厚地氈座位寬闊,那是另一種觀影經驗。
網上看到多年前的舊報紙,那時香港影業暢旺,大片推出,廣告最頂是長長排列的戲院名稱。我這個生活在灣仔銅鑼灣多年的舊街坊,看到這些戲院名字,幾乎脫口而出曾在哪一間看過甚麼電影。紐約戲院是《大白鯊》,在利舞台最頂層座位看《第一滴血》,總統是《龍的心》。在南洋看了《少林寺》,新藝城的電影多數在灣仔道國泰上畫。看過全票三元的午夜場,這是在大丸對面的翡翠和明珠戲院,最記得程剛執導改編自「三狼案」的《天網》,看得怵目驚心。若是沿着電車路走,百樂和新都是常客,只是忘了華倫比提的《亂世情天》是在新都抑或百樂看的。
大銀幕的戲院,在小屏幕的電視開始成為萬戶千家必需品的年代,是另一種生活體驗:通道旁開着幾盞小燈的前中後座,不止於涼風簡直是寒凍的冷氣,蜷縮一人一椅的自我世界。在這裏,人們靜靜看電影,或者最常見的呼呼入睡。劇終,全場燈光亮起,剛過去的九十分鐘美夢已過,走出戲院是炙熱的溽暑午後,抖擻精神,繼續工作。
隨着時代變遷,大型戲院一間接一間隱入歷史,一院多銀幕的另一種形式出現,繼續帶給影迷喜怒哀樂的銀海之旅,享受不受打擾的兩個鐘頭全神貫注時段。儘管近年網上電影興起,仍是難以取代眼前便是幾十呎巨大銀幕的震撼感受。
及至疫情爆發,看電影這種極其個人的消閒形式亦要暫停。以為可以在疫情過後回到戲院,然而這一天未到之際,UA戲院已經結業。想起曾在這條院線的美好時光,在疫情未退的今天,心頭的烏雲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