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8-14 06:00:00

商交所神奇之旅

分享:

前朝重臣之一張震遠被商罪科檢控,將一宗極具關注的案件拉開了序幕,其實一直都已感到,香港商品交易所這機構,由誕生至終結都叫人嘖嘖稱奇。


香港商品交易所這名字,甫開始已足教人聯想多多,連專業人士都要花好點心神才可稍稍釐清。這家在2008年成立、其後於2011年4月正式取得證監會批出自動化交易服務牌照的期貨交易機構,其中文名稱竟可跟港交所(388)三合一前的香港期貨交易所前身——香港商品交易所一模一樣,而英文名簡稱HKMEx,也只跟港交所的HKEx多了一個字母,單看中英文名,已包含足以令人混淆不清的官味!


最奇怪的是,這私人機構竟可以「交易所」作為名稱,曾幾何時,連不少市場人士都誤以為其隸屬港交所旗下,又或在他朝有成時,便會納入港交所麾下,為何官方可令這機構輕輕註冊過關?難道在連串假冒金融機構陰影下,全不想到會令市民或投資者帶來重重誤會?


名稱夠架勢之餘,連業務亦出奇地可以跟港交所並駕齊驅,港交所一樣都有期貨業務,大都集中在金融期貨如指數、利率及金屬等,而商交所則又可以買賣貴金屬、農產品、能源和金融指數期貨及期權合約,為何張先生可以旗幟鮮明地擔任這類半官方交易中間人的角色?為何港交所本身不將這類買賣納作獨家經營?

adblk6


一切當然與背景及關係掛鈎,張先生本身就有一份耍家漂亮的履歷表,更重要的是,除了他坐擁商交所56%股權外,還有俄鋁(486)母公司EN+集團、工商銀行(1398)、及中遠(1919)母企中遠集團等國際級股東一起佔權,再加上選址ICC三大樓層開業,若說沒實力反而不會有人相信,而且張又是CY好友,所以商交所一開始已建立得冠冕堂皇,名字的官味夠濃之餘,後台又大大有照,眼前實在是一條康莊大道。


商交所的營業數據亦可觀,在2013年中宣布因資金不足而被迫向證監交回牌照前,於2012年的合約總成交量超過140萬張,成交額達718億美元,且八成半都是黃金期貨交易,單看這數字已前途無限,但內藏的竟是欠薪及經營不善之垢,實在令人大大意外,尤其水頭關得太過突然,埋下的連串謎團實在引人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