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撰文之際,收到英文媒體來電,請筆者寫評論一下上周二政府公布的輸入勞工計劃,對本地工人有何影響。筆者強調,在目前幾近全民就業的格局下,加上人口老化及勞動力下降的趨勢,輸入境外勞工,縱使對本地工人有所影響,也是利多於弊。就若干行業而言,無論你怎樣優化事業階梯,也難以吸引很多新人入行,去解決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
大家別忘記,社會上的工作是環環緊扣,輸入境外勞動力,可有助經濟增長,促進本地就業。舉例說,如果不夠職業司機,怎能幫助旅遊業復甦呢?優化旅遊巴司機的職業階梯或大幅加薪去搶人手?搶了貨運業或巴士司機後,這兩個行業的人手短缺問題,又怎樣處理呢?其實大家不用太過擔心,鄰近地區,例如新加坡和澳門,早已輸入相當多的境外勞動力去支撐經濟發展,亦未見到當地工人的生計受到嚴重影響。根據新加坡官方數據,在2021年新加坡570萬人口中,外國人的佔比達到約30%,1990年佔比則約為10%。1990年新加坡的人均GDP是11,861美元,到了2021年,新加坡的人均GDP則攀升至72,794美元。
善用外援,刺激經濟增長,達致共贏,何樂而不為?在輸入境外勞動力的同時,政府宜積極發展高增值產業,並協助本地工人升級轉型,使他們能夠賺取更高收入。政府已表明將會就輸入外勞嚴謹把關,因應本地實況適時調節相關計劃。大家應該抱著開放的態度,歡迎每一位透過正當途徑來香港就業,幫助建設香港的外援。
作者現/曾任香港四所大學的校董,被譽為「職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