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田徑錦標賽在8月初上演,重頭戲是「百米飛人」保特(Usain Bolt)的告別戰。賽前有記者夠膽死問長勝將軍:「假如你輸咗,點算?」保特答道:「這個問題不會出現,你放心。」
不幸地,問題出現了。保特不單只輸了,而且還輸了給美國的基寧(Justin Gatlin)。35歲的基寧曾兩次因為禁藥問題而被罰停賽,被傳媒形容為作弊專家。保特多年來一直跑贏基寧,觀眾們都有一種「鹹蛋超人擊退怪獸」的快感。意想不到的是,大結局竟然是壞人勝出,試問天理何在?
明白了這一點後,便不難理解為甚麼當基寧在倫敦世錦賽勝出後,全場5萬6千名觀眾噓聲四起了。但退一步看,假如壞人洗心革面做好人,為甚麼不能給予他們一次機會呢?再退一萬步看,這個壞人到底有多壞呢?
2001年,基寧19歲的時候,第一次被驗出服用禁藥安非他命。證據顯示,格連9歲時確認患有注意力缺失症,服食藥物是為了控制病情。基寧因為沒有申報病情,結果被罰停賽兩年,但由於他的犯規不算作弊,國際田總兩星期後便恢復基寧的參賽資格。
2006年,基寧在比賽期間的尿液樣本驗出有類固醇。當事人稱,比賽前後30多次的檢驗都呈陰性反應,本人對服用類固醇毫不知情,唯一可能性,是他的物理治療師對待遇感到不滿,在比賽前夕將帶有類固醇的軟膏塗抹在他的腳上。在處理反禁藥案件時,疑點利益歸於被告並不適用。換言之,運動員有責任證明清白,否則所有被驗出有問題的運動員,都可以用「毫不知情」蒙混過去。雖然審查員認為基寧的解釋並非全無可能,但由於物理治療師否認指控,而基寧又無法提供足夠人證物證,最終被罰停賽4年。
多年來傳媒大肆渲染,用基寧的「壞」來襯托保特的「好」。好人無法為職業生涯劃上完美句號,看官們感到失望情有可原;但當日在運動場上向基寧報以噓聲的觀眾,又有多少人嘗試過了解他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