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國際非政府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 Peace)發表一份報告,報告中一幅地圖顯示台灣被納入為中國一部分。報告刊登後隨即引起台灣人民不滿,不但認為綠色和平政治不正確,出賣台灣人民;討論更延伸至國際組織在地籌募捐款,但卻不用於本土事務上。這些討論終導致很多捐助人撤銷對機構的支持。
一個不接受國家、企業、政治黨派的捐助,沒有政治立場的機構突然要面對政治挑戰當然不容易,而且要將國際組織架構的複雜性向市民大眾說明,更是難上加難。很多國際組織並不只有一個辦事處,辦事處很多時遍布世界各地。各地辦事處的工作和資料來源都和當地政府提供有關,因此有機會有出入。但當然,如果要全球發布,這個敏感度也許要提升。
然而,如果因此而判定一個機構的工作和可信性又似乎顯得過於嚴厲。就以環保工作為例,環保並不是一個國家和地方的事,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一個地方受到污染,周邊地區根本無法不受牽連。所以,因此說一個環保組織不做本地議題而懷疑其工作也只是太短視。
要讓市民大眾明白國際機構的工作並不容易,需要機構將國際狀況與地方之間的關係刻劃出來,從而能夠顯易說明的讓公眾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