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4-20 06:00:00

域多利監獄風雲

分享:
由1840年代推行嘅單獨房間,到1845年增添集體囚禁並擴建,而且華人、西人分開囚禁。

由1840年代推行嘅單獨房間,到1845年增添集體囚禁並擴建,而且華人、西人分開囚禁。

雖然「南京條約」簽定於1842年,大清政府將香港島永久割讓予英國。但其實早於一年多前,英軍早已攻佔並為小島起了一個全新的名字——City of Victoria。

域多利監獄建於香港開埠之1841年。

域多利監獄建於香港開埠之1841年。

為咗紀念當時在位嘅女皇Alexandrina Victoria,「維多利亞」一字開始相繼在當時代嘅城市中央之Central出現,如中央監獄Victoria Prison、街道Queen Victoria Street同之後1897年嘅Victoria Road等等。當然維多利亞公園同埋女性服飾Victoria’s Secret,當時都係未有㗎啦!


一磚一瓦,古舊優雅
「維多利亞」一字叫慣叫熟,滲透著一份古典嘅優雅。不過香港早期唔係用呢個譯音,而係較為市井感覺的「域多利」,尤其過百年歷史嘅域多利監獄,置身於周圍高樓大廈的SOHO區當中,磚牆殘舊又鐵網重重,一啲都唔似中環嘅高檔。
英人侵佔及統治香港初期,中環作為核心地段,沿海地方為商業靚地由西人買起;金鐘發展作軍事用途,西環則為屠房及焚化爐等厭惡性設施。為管理和治安嘅需要,中環山腰一帶則劃為政府要塞,所以總督府、軍營、警署和監獄等,都係建於斜坡。
如要追溯歷史,香港開埠初期的建築,盡在於此。尤其於1995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嘅「中區警署建築群」,當中包括舊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與及舊域多利監獄,正好代表香港法治機構嘅歷史發展。
 

adblk6
為管理需要,中環山腰一帶則劃為政府要塞,所以總督府、軍營、警署和監獄等。

為管理需要,中環山腰一帶則劃為政府要塞,所以總督府、軍營、警署和監獄等。

囚禁犯人,擴建翻新
正所謂一國之立,在於人、地、法,英國佔領香港島後,隨即確立法紀以作管治,所以警署、裁判司辦公樓及監獄亦相連落成,提供高效率及一條龍服務。而為免走犯,監獄亦必須石砌。由1840年代推行嘅單獨房間,到1845年增添集體囚禁嘅擴建,華人西人嘅分開囚室,再到1853年增建小樓並設立刑具以懲罰犯人。而為配合分齡、分類囚禁政策,監獄於1893年大規模擴建,並於1899年改名為域多利監獄至今。
隨著年代的需要,監獄翻新和擴建,並且監獄署從1953年起實施「犯人工資計劃」,設立不同工場及洗衣房,亦是更新計劃的前身。甚至於八十年代香港成為越南難民第一收容港,所協助之越南船民和非法入境者,以及回歸後因居港權官司期間違反入境法例,而被羈留等候遣返人士之收容,再到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所騰空作為羈留滋事者嘅倉位,均見域多利監獄配合香港發展的變遷。


更新轉變,建立未來
喺香港監禁係最嚴厲的刑罰,從過往嘅監獄署到現今嘅懲教署,為被羈押及在囚人士提供羈管之餘,亦有可改過自新的更生計劃,有如昔日的域多利監獄,於2006年退役後,可變為活化後之藝廊空間,再次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