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筆者應邀出席「第16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決賽暨頒獎典禮」,並擔任其中一位頒獎嘉賓;其他主禮嘉賓包括特首李家超、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崔建春、教育局長蔡若蓮等。
甫進會場,便有驚喜,原來小弟其中一間中學母校成功躋身決賽,為最後五強學校之一!各決賽隊伍在外交知識上,水平甚高,勝負真的不重要;最重要是整個活動的過程,能夠讓全港中小學生增進外交知識,從小提升他們對我國外交知識的興趣。香港教育城透過其電子平台,高效地向全港中小學推廣是次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使同學們更有趣地學習外交知識,功不可沒!
外交知識是一門國民常識,凡企業領袖所必備。作為國際城市及中國與世界溝通的「超級聯繫人」,其他國家跟我國在外交上的關係和博弈,對香港有著深遠和複雜的影響。企業高層在面試時被問及地緣政治或中美關係等外交問題如何影響業務的發展,屢聞不鮮。
近期,有大學生告訴筆者,他們在面試時也被問及對於「產能過剩」這個偽命題的看法。傑出領袖須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未能透徹分析外交格局和相關博弈,豈可帶領企業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呢?自回歸以來,同學們在課堂內學習到的外交知識較為碎片化,社會亦未廣泛關注。要培育更多優秀領袖,必須要大幅增強莘莘學子的國民常識。
香港是福地,機會在面前;弱國無外交,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際,向同學們傳授外交知識更具意義。冀全港市民與所有炎黃子孫一道,昂首挺胸,拳拳服膺國父遺訓,「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