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深夜,筆者觀看區議會選舉點票,目睹建制派在點票開始了2小時多,好歹也拿到四成選票,但議席仍停留在個位數,一種「胡孟青哭滙豐」的感覺油然而生——選情實在是慘不忍睹,幾近全軍覆沒,但這正是單議席單票制的恐怖與殘酷之處。
老實說,修例風波已持續近6個月,政府非但沒有疏導民怨,更親手把所有「安全閥」都拆掉,並以警察鎮壓示威者,市民6個月以來累積的憤怒與不滿無處發洩,不把怨氣一股腦兒發泄在建制派身上才怪。
有人可能對選舉結果不以為然,認為建制派仍保住四成票源,但是一場遠比區選意義重大的大變天正在形成。
首先,建制派的潰敗絕非只是失去了240席那麼簡單,也將其一直培訓用來接棒的年輕一代消耗殆盡,這等於同時摧毀了現任和後任兩個梯隊,人才培訓鏈完全斷裂,對於本已青黃不接的建制派,無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民主派奪去17區區議會的控制權,建制派不僅失去了區議會中審批撥款、控制資源的權力,連帶地區助理、議員辦事處以至地區樁腳也將一併丟失,實際上是斷了建制派的利益鏈。一直以來,建制派就是以地區資源壯大其地區人力和資源,打造強大的選舉機器,以此在區議會和立法會取得更多議席和資源,一路循環下去,現在等於是將整個系統連根拔起。
更重要的是,民主派大勝令一個由區選至2022年特首選舉的大戰役變得可能:現在117張選委票已成囊中物,再加上上屆特首選舉中取得的386票,民主派已穩奪500票,預期在選委選舉會有更多進帳——特首之位已再非只可遠觀了。
民主派大勝使公民力量逐漸從體制外被引導回體制之內,中央及港府如要撥亂反正,現在就是下決心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