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與其他學科相比,醫科教學尤其倚重師生的傳承:醫學不只是科學研究,還包含技藝訓練,前輩對後輩的指導尤為重要,又有同一套行醫守則的世代相傳,由這個角度來看,醫學院堪稱是一個大家庭。
港大醫學院之創立,為香港醫療奠基並帶領發展,在國際上開拓地位,至今130年,一直以「睿智、仁心、承擔」為傳承之道。在醫學院成立130周年的系列慶祝活動,還包括「大醫傳承」講堂座椅捐贈計劃。前輩捐贈座椅正是寓意薪火相傳:新一代接過的不僅是講堂裡的席位,還有知識和學術傳統,以及未來的社會崗位。有關善款將用於推動130周年新學制的「增潤年」海外交流課程。
新學制的構思是為所有醫學生在第三年有機會「走出課室」,推動環球視野、剌激創新思維及打破傳統學科界限,達至全人教育,令醫學生在專業知識和個人成長有更充分的發展。
屆時醫學生將有機會往牛津、劍橋、耶魯、北大等全球一流學府交流學習;或前往貧困地區參與醫療援助或教育等人道主義工作;或選擇投身科研,在全球最先進的實驗室實習,擴闊視野。更重要是由此帶領學生探索大千世界,感受異國文化的薰陶,理解人性,關懷生命,這正是培育大醫、仁醫的目標所在。
科技一日千里,不斷帶來醫學突破,過去的許多疾病,如今在創新療法下已消弭於無形。時代發展愈依靠科技,愈需要反思人的價值。除了專才,未來的醫學也需要全面的通才,因不同知識領域的貫通而得以孕育新的靈感,開拓新的領域。我們不妨想像,未來的醫生既得先進科技之助,本身又有豐富內涵,情理並重——對於生命,他們既有科學的好奇,又有信仰的崇敬,還有文學和藝術的欣賞,屆時或許就是醫療最接近完善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