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10-03 11:30:00

女性從政者是政治花瓶?

分享:

以往,由於女性從政人數少、官階低,往往給人政治花瓶的感覺。近代,隨著社會觀念轉變,女性的社會政經地位慢慢提高。有資料顯示,在2012年香港政府首長級官員中,女性佔的比例為33.8%,當中女性出任常任秘書長更佔47%,而女性立法會議員佔12.9%,可見女性從政漸漸受到肯定,也有評論指出女性從政者較男性容易打動民心,也更易爭取女性和年輕人的支持。

縱然部分市民認同女性從政者有好處,但無論在中西方社會,女性在官場或政壇的地位仍未和男性完全平起平坐。例如在香港,高官或議員仍然是男多於女。社會對女性從政者的偏見與歧視的情況仍然存在,輿論往往偏重關注女性從政者外表多於政績,年輕女性從政者會被封為「女神」、「小花」,大眾往往放大檢視女性從政者的樣貌、衣著配搭或髮型,評頭品足有時甚至苛刻,卻沒多少人留意她們的工作及社會貢獻。近來讓人印象難忘的例子莫過於商經局「利常秘」利敏貞女士,年初她因一襲大紅袍而被廣泛評論,卻沒多少人提及她是一位非常能幹的資深政務官,2014年她在立法會舌戰王維基的一幕,讓政界津津樂道。

我認為大眾不應只著重女性從政者的外貌及衣著,更應留意她們的社會服務、政策倡議及領導才能,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願景。我希望更多有能力的女性從事地區工作,更希望香港政府及議會內會有更多女性從政者,為香港帶來新思維、新景象。


 

作者簡介:

劉聖雪(Dana Lau),新民黨青委會副主席(會員)及社區發展主任。先後於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參與幹細胞研究及鼻咽癌研究工作;現修讀法律博士。勇於創新,敢於嘗試  ,熱愛挑戰,相信能憑信心超越界限。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