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由作者提供)
香港終於下雪了!在一遍有片有真相才能服眾的慣性對立大環境下,雖然有市民報稱拍得疑似在元朗及銅鑼灣飄雪的片段在網上瘋傳,但始終被淡化評估為「小冰丸」、造假的「飄綿花」及「飄發泡膠」等死撐式否定公告,為的可能就是不能被美國佬批中香港會下雪的報道,及為了顧全我港某些部門面子而作出的荒謬回應了吧。而「小冰丸」這個不中不英、不倫不類的超班創科新名詞,定能收納於歷史「2016年1月24日,香港錄得攝氏3度及首次出現小冰丸現象……」當中而名留千古。
因為筆者曾在歐美生活過十數年,並試過在攝氏零下負廿七度的嚴冬中送外賣,所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飄雪片段是真實的,及斗膽道出「論飄雪,我同嗰啲專家,而嗰啲專家,我話俾你知,有邊個見過飄雪……我見過!我真係見過!」的條件下,同大家談談「雪」。
相信連小學生都知雨是一種自然降水現象。大氣層中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大量的小水珠形成了雲。當雲中的水珠達到一定質量以後就會下落至地上,這就是降雨(注1)。而當雲中的溫度降至冰點攝氏零度及以下時,小水珠就會變成雪,甚至乎冰粒而降下來。所以在上周末一月廿四號當日天文台的紀錄所示,香港部份地區地面的溫度只得攝氏三度的話(見附圖),雲層的溫度肯定會更低,降雪的可能性更不能否定。
而在這低溫下,降下來的會否是霧(Mist)、是雨(Rain)、凍雨(Freezing Rain)、濕雪(Wet Snow)、雵(Sleet 雨夾雪)、霰(Soft Hail軟雹)、冰雹(Hail)、飄雪(Flurries)、乾雪(Dry Snow)等那種自然現象,就要看當時大氣層的溫差及無常環境才只有天曉得了。但小冰丸這創科新名詞……就真的像杯台式珍珠奶茶多過是用來形容自然現象的專業用詞。敬希以後凡有任何發布、聲明前都事先查查字典、上上網,找個有料之士校對好才公告,就自然可挽回不少面子了。
(注1) 輯錄自維基百科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