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幾天被朋友在Facebook tag 我參加一個新玩意,用坊間流傳「21日效應」去建立健康習慣,完成馬會更會捐款做善事。QC上網跟玩,學李慧詩騎鍛鍊腿肌、做了15分鐘發現多年沒有運動的自己,體能差勁,與從前非常Fit 的曰子,是兩個人。
為什麼不做運動? 怕麻煩工作太多是主因。
其實,在香港,除了落街儍跑外,做其他運動都是費周章的事。
這城市的體育設施太不足夠了,根本難以預訂康文署的體育場地,曾試過替太太訂璧球場,兩星期也沒有空檔;同時,社區附近中小學不願意借出體育場予外界使用,又引致「有場無人用」。
即使想踏兩下單車亦不容易,單車徑主要分佈在新界,我們這些市區人,要乘車去踏單車。雖然政府已進一步擴展單車徑網絡,包括分階段建設80公里的新路段,又計劃在啟德新發展區規劃13公里長的單車徑,甚至建議由北角油街至鰂魚涌海裕街之間的東區走廊下,興建約2公里長的行人板道,但建設需時,有排等。
要游水,我家樓下是公眾游池,但人多得游泳也要塞車慢駛。
今年有研究指港人均休憩空間標準2平方米 面積如一廁格,旺角人均僅0.6平方米,真的很悲哀。
所以,要做運動要寫意,或許還是要花費去Gym 入各式會所才可以。
港人近年崇尚健康生活,以擺脫亞健康狀態,政府推廣每日運動30分鐘,沒有用,如果政府果真想推動健康生活,首要改善設備配套,否則市民想到康文署預訂場地打場波亦難過登天,試問如何有動力日日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