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4-14 11:45:00

戲棚

分享:
花牌色彩鮮明,本身就具吸引性

花牌色彩鮮明,本身就具吸引性

收到朋友的WhatsApp 資訊,告訴我身在青衣戲棚。不一會兒,傳來幾張照片,拍下戲台周邊情況,一幅幅美食照,背景可見人潮不絕。晚上偶爾瀏覽面書,又見相類似的圖片。青衣戲棚搖身變成美食匯,而且魅力無限,果真是不能小覷。

小時候到戲棚看神功戲的畫面仍然歷歷在目。八十年代,青衣戲棚、西貢白沙灣、石澳都有我和家人的足跡,那些年的神功戲的確熱鬧,看戲自然是重點,但對於小童來說,棚外的幾個小攤檔,有賣馬蹄、有賣麥芽糖餅、有賣冰鎮鳳梨、有賣麵粉公仔,更叫人雀躍的,是有小馬鞭、小刀劍的售賣。小檔各有特色,與現時只以中外美食吸引市民,實在相去甚遠。

adblk6

戲棚是個充滿神秘感的地方。有說第一行觀眾席不給人坐、開鑼首演的《六國大封相》亦非演給活人看;加上傳統戲班禁忌甚多,例如衣箱不能亂坐亂踢……如此種種,都令一般人對戲班戲棚有著很多誤解。幸好多年來親身考察過,自然能辨真偽。

論演出,神功戲相對隨意,而且部分未經排練,故難與戲院演出相比。如果碰着上演的劇目是喜劇,演員更會落力為觀眾提供笑料,務求台上台下打成一片。只要走進過戲棚,就會知道舞台與觀眾席距離很近,演出時,外面往往人聲喧鬧,倘若遇上正誕日,更有不同酬神儀式,聲浪足與喧天鑼鼓相比,但演員一樣照演如儀,絲毫不受影響。

戲院不許飲食,而且冷氣開放,令觀眾有着舒適的感覺。戲棚則截然不同,膠椅子相互連成一行,既不好坐,亦令人動彈不得,加上行距窄,容易給前面的觀眾所擋住。可是,這些不舒適的環境、不高貴的格調交織起來,就是戲棚獨有的文化特色。

過去除了神功演出外,亦有為街坊會籌募經費而搭建的戲棚,那些都屬於非宗教類的表演。但隨着土地用作地產發展之用,加上表演場地陸續落成,戲棚都在不知不覺間失去蹤影。

戲棚是很特別的表演場地,搭建過程本身就活現民間智慧。希望有心人能夠多作紀錄、保存,才可以把這些知識代代相傳。

adblk7

 

 

 

現代的戲棚演出,已經被美食蓋過風頭了

現代的戲棚演出,已經被美食蓋過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