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上星期接受TVB訪問,介紹即將啟動的積金易平台。新平台投入了不少時間和資源設立,日後市民可以集中管理不同的積金戶口,既是便民措施,也是重要的金融基建。
乘著重要項目推出,劉太接受一眾媒體訪問,細聽談話內容,當中有大量重要訊息希望傳遞,值得記下的要點不少,相信她是期望向公眾發布這些重要又貼身的資料,同時期望不同的持份者有所共識。
在不同的政策中,強積金是最經常惹起爭議的其中一項。政府期望大眾人人老有所養,要求在有工作能力時為自己籌謀退休所需的資金;無奈每逢資產市場起波動,媒體講解「災情」,總會提起積金「縮水」多少,市民人均蝕錢多少等負面訊息,甚至被理解為逼人蝕錢。出現這種景況,有人歸因是一開始積金就被冠以「強」字開頭,造成勉強無幸福的第一印象。
積金強人所難的「原罪」是無心插柳,抑或是部分人有心造成不易論斷。隨著原罪而來,積金管理費高、回報不理想等非議伴隨著制度多年,成為公共政策聲譽上的負資產,並且對政策的良好動機和成效造成不公平印象,也大大削弱政府推動積金提供如稅務減免等誘因和效果。釐訂政策和執行首要講求名正言順,積金多年來背負的形象枷鎖帶來了龐大的實質代價。
好的政策沒有理由不獲市民接納,當中涉及政策理念解說的難度,移風易俗從來不易,何況是先苦後甜的理財習慣,何況當中還可能涉及複雜的社會因素。只是,無論理由有幾多個,都不能讓不合理的現象長期存在,應對之道在於不厭其詳,配合循循善誘。從系統冠名反映,積金易平台推出,是當局一次重新出發的機會,令公眾明瞭和支持這個日益重要的民生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