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動用一千三百多億救市保就業,港府似乎終於知道如何正確運用公帑,也懂得如何做政府應做的事。有商界老友笑言,今次政府派錢保就業除了救經濟,也產生一個泛民未必樂見的政治效果,就是如果打工仔份工因措施得以保住,救市措施受社會歡迎,則會被解讀為「香港人根本唔想攬炒」,進一步打擊去年社會運動累積下來的民氣與底氣。
商界老友續謂,三個月前大家仍然大大聲呼籲,甚至遊說美國取消《香港政策法》,實行攬炒,「但當一個大浪打過來,唔好講攬炒,只是被炒,啲人已經嗌痛要政府打救。」筆者反駁指,現時叫救命的小商戶和打工仔,與支持攬炒的,未必是同一班人。再者,攬炒作為一種策略,和作為一個現實,須得分開處理。正如「一國兩制」在香港二十多年下來,香港人愈來愈發現原來它是一種策略多於一個事實。
不過筆者亦同意,攬炒作為一種與中共的談判策略,經此一役/疫,已經相當大程度失效。原因是武肺疫情其實預演了一次廢除《香港政策法》,當資金鏈、物流鏈中斷,本地的經濟立即蕭條,引發裁員結業潮,經過三個月的輕量版體驗,大多數香港人叫苦連天,北京就知道港人所謂玉石俱焚決心,並非主流,起碼並非如之前想像中的社會大多數,「二仔底」被北京看穿了。
還有一個佐證,由前年颱風山竹,去年社會運動,以至現時肺炎疫情,香港人都要求公共交通百分百如常運作,「阻人返工猶如殺人父母」。這都驗證了一個道理:香港人不是喜歡返工,而是喜歡收工,更熱愛收人工。搵食才是香港核心價值。
徐懿 遊走中環金鐘的小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