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首長首份施政報告,全篇四萬九千字,涉及殯葬政策的只有百多字,篇幅只佔整份施政報告不到0.5%。這百多字的意思其實用幾十字就解釋到:《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已經生效;以鞏固未來公眾龕位的十五年供應;繼續推廣綠色殯葬。
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實施,政府會重新檢討現存的私營骨灰龕位的合法性,未上位的位要小心選擇及龕位的合法性,已上位的先人亦很可能因條例實施而被迫遷出。而在這空窗期,被政府極力鼓勵使用綠色殯葬或以昂貴價錢購買現存合法的骨灰龕位,但現在合法的私營龕位閒閒地都十餘萬一個。香港陽宅都難覓地,更何況陰宅。
另外政府最近常常推廣「綠色殯葬」,但「綠色殯葬」就等於環保葬嗎?香港的花園葬跟樹葬是有分別的:前者只是找一個地方在草坪上撒灰,但這由上而下的方法,根本很難令泥土吸收,這根本只是一個比較方便處理骨灰的方法而已,根本談不上是綠色殯葬。相反,樹葬會把骨灰埋在泥土下,讓泥土攝取骨灰 中的營養滋養植物生長,這才符合環保的條件。
當然要說真正的環保殯葬還有很多建議,例如:香港的海葬稱不上環保;壽衣是麻或是純綿的;別以為紙造的紙棺材會較棺木環保,當中也涉及很多污水要處理;棺木循環再用,避免跟遺體一起火化等等。
還有,殯葬政策除了推行環保葬,規管骨灰龕位之外,其實也應該著墨多一點關於殯儀館及火葬場短缺問題:現在普遍來說當一個人離世後要等廿日先有機會到殯儀館(俗稱上房)設靈,出殯及約到火葬場火化;自從公營殯儀館十年前公開招標,十年間中標價升幅近十四倍,殯儀服務收費相繼加價;綜援戶現時的殮葬津貼只能夠負擔院出服務,更莫說上房設靈等等。
本欄篇幅有限,關於殯葬政策還有很多值得探討及改善的地方,未知林鄭首長的施政報告為何只得百多字?也是因篇幅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