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5-10-30 06:00:00

春光如許

分享:
01:五十年代的泥印劇本。

01:五十年代的泥印劇本。

從小開始,我都有一個愛好,就是收集粤劇劇本。啓蒙我的是香港周刊叢書刊印《唐滌生戲曲欣賞》,由編劇葉紹德導賞,引領讀者沉醉在唐君的文字世界。當年,家父一口你把三本書冊都購買下來。年少的我,只見書籍跟粤劇有關,自然手不釋卷,但又礙於年紀太輕,根本未能認識所有用字,加上部分戲曲詞句典雅深奥,故而在讀劇本時,不少疑問存在腦中。雖然如此,但卻絲毫無損雅興。

那個年代,劇本流傳不易,除了由劇團或演員自置,以應付演出外,行外人根本難以搜集得到,因此,那套一册三本的劇本集,就益見珍貴了。後來,前輩友好們都知道我愛收藏,亦知道我閒來喜愛讀劇本,故而都不吝惜的把一本又一本的本子送我。自此,我的藏量亦見豐富。

adblk6

有人或許會奇怪問道,我非演員,亦非正職從事戲曲研究工作,劇本對我的作用根本不大,可是實在的説,我從中不僅學懂了很多詞滙(至少比同輩認識得多),也讓我了解不同编劇家的特色;更重要是通過讀劇本,感受到時代的變遷。

五十年代,粤劇成爲大眾娛樂,幾乎每天都有演出在戲院上演,在這樣的情形下,部分出産的劇本,只爲應付演出的急切需要,較少顧及故事情節發展的合理性,因此,現時有劇團重演半世紀前的劇目,自然令人覺得犯駁處處。然而在那個年代,欣賞粤劇是普羅大眾的消閒節目,只要故事夠感人、夠催涙,老倌演唱夠精彩動聽,自然博得掌聲,故事情節嘛……姑且放在一旁吧。

劇本背後,往往有着它的時代故事。不讀劇本,又怎知春光如許?

02:泥印劇本的顔色與字體,都代表了不同的年代風光。

02:泥印劇本的顔色與字體,都代表了不同的年代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