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0-05-12 04:30:00
日報

核戰陰霾

分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國角力是美蘇冷戰,當中最大的因素是核武。基辛格在學術上為人注意,是他在一九五七出版的《核武與外交政策》,聚焦有限度 核武戰略與有限度戰爭戰略。基辛格雖以美中關係破冰知名,但他在學界揚名立萬之初,除了創下哈佛大學學士論文的最長紀錄(三百八十八頁),便是這一部著作。


美蘇在冷戰高峰期的核彈頭數以萬計,一九六一年,美國的核彈頭已有一萬八千枚;蘇聯的核彈數量亦不遑多讓。六十年代,美蘇之間「相互毀滅保證」(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簡稱M.A.D.)理論出籠:一旦動用核武在先,之後的報復及反報復接連到來,保證大家最終都被毀滅。不少人聽過一個笑話: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核戰,第四次世界大戰武器是拳頭和樹枝。因為人類在第三次世界大戰裏全遭毀滅,待人類在地球上再生,已是另一次洪荒時期。


以前的所謂核武俱樂部,是美蘇法英中五國,到如今是遠不於此:中國毗鄰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早就有核武;以色列南非亦有。台灣若不是八十年代末核子專家張憲義叛逃美國、美國派人拆除當地中山科學研究院重水反應堆,台灣可能已是俱樂部一員。至於烏克蘭,本來在蘇聯時代有逾百陸基核武,其後蘇聯倒台,烏克蘭自願銷毀。經過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一役,烏克蘭可能甚為後悔當年銷武之舉。


近期核武又再成為話題。一是美俄裁核協議《新裁減戰略武器條約》明年到期,美國放話,要談就連連同中國一併談;二是中國《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公開敦促中國短期內把核彈頭增至一千枚。中美俄之間的核武歷史不少,值得一提是一九六九年中蘇珍寶島衝突後,蘇聯準備對中國發動突襲,以數百萬噸當量的核彈,轟擊新疆羅布泊、酒泉、西昌,以及北京、鞍山、長春等地。

adblk6


此事莫斯科向美國先打招呼,詎料尼克遜把消息漏給傳媒,蘇聯圖謀曝光。同一時期,中共中央發出命令,高官疏散離京;之後「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數百城巿大挖防空洞便出於此。這一段歷史,在核武成為討論熱話的今天,值得一再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