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3-11 12:00:00

生產線搬到孟加拉 實況研究

分享:

孟加拉是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國,吸引了區內以至世界各地的買家向該國採購,其中包括多家香港貿易公司。雖然孟加拉的勞工成本較低,但比起越南及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香港廠商卻較少以孟加拉為生產基地;主因是當地亦有不少廠商要面對的困難。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部最近到孟加拉實地考察,訪問了多家由香港公司經營的工廠,藉此瞭解其營運環境,以及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

孟加拉生產前線的工人不少是文盲,受教育不多,而且出身農村,可能無法妥善執行生產流程中簡單而重要的工序,例如貼附標籤和盤點存貨等。這樣,生產線便需要更多工人,以保持流程順暢及時。製成品的質素也不如中國或越南工人所生產的那樣標準劃一,而且廢品率較高。

工廠管理方面,孟加拉當地員工大多缺乏最新的管理知識,傾向採用港商可能認為已經過時或生產效率低的線式管理模式。此外,許多工廠管理人員缺乏提高效率的動力,需要高層不斷督促,推動他們改進。接受貿發局研究部採訪的製造商均表示,培訓對提高生產力十分重要。起初,他們需要輸入海外管理人才,以培訓當地前線工人和監督團隊,原因是當地員工往往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或技能。高層管理人員必須親力親為,逐步推行培訓計劃並監督其進展。高層人員若能採取適當的策略,有決心與不同層面的孟加拉工人溝通,將有助於推動變革,提高生產力。

adblk6

在孟加拉,只有成衣業才能夠吸收大量教育程度低或技能不高的工人。雖然工廠為這些渴望就業的勞動力提供賺取工資的機會,但是外國僱主包括工廠的高級員工在內,千萬不要對貧窮落後的本地工人表現出傲慢或輕視的態度。

在工作場所戴上頭巾,是穆斯林女性體現宗教信仰的方式之一。在孟加拉的外國僱主必須體察這一點,在統一上班服裝與尊重傳統穆斯林衣著之間取得適當平衡。外國投資者亦須明白,禱告是孟加拉工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不是每天5次,至少也要在午餐和傍晚時候禱告。外國僱主亦應注意,孟加拉有很多由當地人經營的成衣廠,外資工廠的工人可能會把他們的待遇與本土工廠的工人待遇作一比較。

貿發局研究部發現,工作場所有許多女工,主要從事縫合和車縫等工序。據悉,在工廠打工有助當地女性獲得更大的社會自由和獨立性。在孟加拉這樣傳統的穆斯林國家,很多農村婦女都難以獲得這些體驗。

一般來說,孟加拉人會與外國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這或會導致外國人員與孟加拉工人之間產生信任和溝通問題,有時更因語言不通而需要翻譯,令情況更為複雜。工會在孟加拉相當活躍,特別是2013年拉納廣場工廠大廈(Rana Plaza)倒塌之後,工會及其會員數目大增。在服裝業集中的地區,很多工廠都有本身的工會。外國投資者應有心理準備,罷工時有發生。不過,孟加拉的工會活動比較溫和,很少有像柬埔寨那樣激烈的工會運動。

adblk7

由於罷工主要集中在首都達卡,製造商可考慮在其他出口加工區如吉大港設廠。在達卡市外,罷工的頻率和影響程度要低得多。吉大港距離達卡約250公里,擁有出口貨運時間較短的額外優勢。相比之下,達卡的優勢在於該市是商業首都,有較佳的設施方便外國買家來訪及開會,航空交通亦較吉大港方便。此外,達卡工人的技術水平普遍較高。

事實上,管理層需要時間及耐心去建立與員工之間的信任,以及制訂最適合業務需要的勞動力管理模式。據香港製衣同業協進會估計,孟加拉的生產力約為中國的70%,低於越南(約為中國的90%),但高於柬埔寨(55%)。

adblk8

除印尼外,孟加拉的勞動力供應比其他東南亞國家更充裕,中期內其勞工成本優勢應能保持。因此,對香港製造商來說,孟加拉勞工成本低,應大有可為。對工人培訓和提高管理技巧的投資,可能增加短期成本,但中期可提高效率和增加員工的知識,最終可縮小與其他工資較高的出口經濟體在生產力上的差距。

總體而言,接受貿發局研究部訪問的香港企業認為,孟加拉是適合製造商遷廠和分散生產基地的地點,但是管理必須嚴謹,並有持之以恆的決心。

adblk9

除了工人之外,土地、水電、物流、貨幣兌換以及政府法規,貿發局均做了深入研究,詳情請瀏覽貿發局經貿研究網站其他文章:

http://economists-pick-research.hktdc.com/business-news/article/研究文章/孟加拉作為生產基地-克服營運挑戰/rp/tc/1/1X32LK39/1X0A8DO9.htm#

 

聚集在出口加工區大閘外的求職者 (圖片來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聚集在出口加工區大閘外的求職者 (圖片來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達卡出口加工區一家紗廠的工人 (圖片來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達卡出口加工區一家紗廠的工人 (圖片來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圖片來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圖片來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