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上月曾到東京旅遊,可謂「大滿足」,特別是餐飲部分,對比在香港茶餐廳吃餐蛋飯也要60元,日本真正做到「平、靚、正」兼備。
旅程中其中一頓午餐,選擇到淺草區的壽喜燒人氣店「今半」,其壽喜燒午市套餐售價為4,400日圓,折合大約250港元。再早前我曾與朋友到深圳打邊爐,埋單平均每人約200港元。兩者比較下,來一次火鍋二選一,讀者們會選擇250元的東京壽喜燒,還是會選擇200元的深圳邊爐?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壽喜燒,原因在於性價比高很多!雖然價格上仍然是壽喜燒較高,但食物及服務質素能彌補其溢價有餘。
遊客覺得日本的餐廳抵食,主因是匯率因素,日圓兌人民幣在新冠疫情3年間貶值三成,大大提升日本商品的競爭力。消費者會考慮性價比,企業亦有同樣考量,在日圓大幅貶值後,「日本製造」與「中國製造」的成本差距已經大幅收窄,縱然日本製造業的人工及原材料成本仍然比中國高,但日本所提供的質素絕對能彌補其溢價。所以近兩年見到很多本來在內地設廠的企業,已經把生產線及供應鏈由內地轉移到日本。
除了商業考量外,地緣政治是另一個造就產業鏈轉移到日本的因素。中美關係日益惡化,政治因素愈來愈重要,中美相爭之下,日本正坐收漁人之利。日本作為西方陣營在亞太地區的堅實盟友,把戰略性產業轉移到日本是西方「去風險化」(de-risking)的方法之一。
例如,台積電選擇了在九州熊本開設半導體廠是最具標誌性的事件。另外,數月前亦有消息傳出,美國的海軍戰艦會聘用日本的船廠進行維修工序。這些例子都反映日本的高端製造業在世界舞台的角色愈來愈舉足輕重。
當然,現在就下定論說日本製造業復興,日本經濟成功擺脫迷失年代,仍為時尚早,但無疑產業鏈轉移是振興日本經濟一大利好因素。產業鏈轉移是繼續看好日股中、長線表現的其中一個原因,其他原因由於版位所限未能盡錄,但有留意早前座談會的朋友都知道利好日股的因素不止於此。認為日股經過8、9月調整後,第四季應有不俗表現。
馭風聯合創辦人,前銀行交易員,擅長宏觀經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