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響,香港的學校停課近四個多月,終於在上星期三(五月二十七日)開始第一輪復課,讓中三至中五的同學們先行重回校園。
事實上,突如其來的疫情為全球學校帶來史無前例的衝擊,共185個地區被逼全面或局部停課,接近15億學生受影響。我相信,這次疫情給同學們上了寶貴的一課。在混亂的大環境下,如何適應新常態(new normal),學習調整心態,保持冷靜去面對困境,也是難得的磨練。特別是正在準備升讀大學的一群,面對着停考停課的挑戰和不明朗的升學安排,雖是難關重重,亦是成長的契機。
最近我應邀出席一個網上研討會,分享我往英國升學的經驗。被問到全球疫情會否顛覆傳統的教育制度,甚至連公開考試也變得不再重要?我認為,短期內我們未必看到翻天覆地的教育大改革,但自爆發疫情以來,教育界開始反思教與學的模式,致力推動更靈活自主的安排,勢必為今後的學習模式和成績評核帶來改變。
改變一:混合上課模式
網上學習並不能完全取代面對面的教學模式,始終老師並不止於單純地教授知識,更肩負身教的責任,憑着與學生的互動去樹立和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不是在網上的三言兩語能做到。但無可否認的是,網課的角色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技術亦漸趨成熟。我預計往後的上課模式將會讓加重網上學習的比重,讓它成為常態化學習的一部分,並整合線上線下的資源,以充分利用不同平台的優勢。
改變二:多元評估方法
一直以來,公開考試的成績幾乎是升學最決定性的一環,但這次疫情打破了這個恆常定律。就英國為例,疫情令多個公開考試被逼取消,學生的評核方式改為以平日課堂和作業的表現作基礎。有些同學以往習慣在考試時才發力,結果就因今次的特殊安排而被評為次級,大大影響升學的機會。我相信即使疫情過去,成績評估亦會維持多元化;同學們除了要爭取理想的考試成績外,千萬別忽略平時學習的進度和表現。
改變三:深化自主學習
有不少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在疫情期間的學習進度欠佳,尤其在面對新知識的時候感到特別吃力,揭示了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即『自覺、主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學校會透過不同方式去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學們要擺脫填鴨式的學習模式,不要過分依賴課堂和書本上的資料,而是要多抽課外時間以不同渠道去探究學科的相關知識,以提升自己對科目的興趣和獨立思維的能力。
新常態講求效率和自律,同學們該如何裝備自己?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心得。下期再續。
李家慧 (Karen Lee)
英國劍橋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Prince Philip Scholar | Effie Marshall Prize Winner
任何有趣交流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