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2-01-14 04:30:00
日報

石圓環之謎

分享:

1932年,香港考古的開拓者之一芬戴禮神父,認為香港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居民,和太平洋波里尼西亞文化有傳承關系。這些南島語系的居民,起源於華南地區,分三批往東南亞和太平洋群島移民。其中第三批移民途徑香港,在南丫島留下了以梯形石錛為特色的考古學文化。

芬戴禮總結了南島語系居民的12個文化特徵,除了梯形石錛、佩戴石環和種植稻米,還有一條是「建築礫石石圈」。芬戴禮當時是否在大嶼山分流看見過石圓環?並以此來佐證新石器時代香港先民與南島語系居民的文化聯繫?

分流石圓環被認為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存,理據在現場的官方介紹裏「用大塊石頭堆疊成形形色色的結構,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及青銅時代早期文化特徵之一,分布範圍遍及世界各地;這類的石圓環,可能也是這類結構。」

但是這一圈20塊石頭圍成的圓環,怎麼看都不可能聯想到英國巨石陣或法國卡納克巨石林的宏大和氣勢。

對古代石器的年代測定,一般是根據石器出土的地層年代;具有文化特徵的石器可以類型學來確定年代。但是石圓環這樣露出表面的,沒有地層關係,也沒有人工製作的文化特徵,地層學和類型學都不能判斷其年代。科技年代測定方法,如放射性碳素、熱釋光、光釋光等對石頭沒有作用。所以石圓環的年代判斷只是根據其與歐洲史前巨石文化的聯繫,在我看來是非常薄弱。

如果其與巨石文化沒有關係,石圓環會不會只是幾百年,甚至是近代的產物呢?從外表看,石圓環更像一個墓葬。

無論如何,對分流石圓環的研究是太少了,期待有考古學家能解開這個謎。

石圓環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