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7-25 11:45:00

租金壓力 香港社企何以生存?

分享:

社企「黑暗中對話體驗館」月初宣布,因租約期滿,今年10月起將暫停運作。它讓參觀者在視障或聽障人士的帶領下,體驗全黑環境,並帶出人可以化殘障為技能,貢獻社會。2016年,饒宗頤文化館將「銀杏館」原址改租給另一飲食集團。這些例子,反映了社企在香港生存所面對的困難。

社企是透過生意達致特定的社會目的,例如提供社會所需的服務,為弱勢社群提供就業機會,較著重公平貿易等,但不是為賺取最大利潤為經營目的。不過,面對近年本港商舖租金及其他經營成本大幅上升,社企的生存空間逐漸收窄。很多業主為了賺取更大利潤,把物業租給願意付出更高昂租金的企業,社企要找一個落腳點也愈趨困難。「黑暗中對話」與「銀杏館」的例子說明即使具名氣的社企,經營也面對相當困難,更何況是其他更多仍在掙扎求存的社企?

在香港經營一門社會企業,雖然面對的挑戰很多,但有心人也不少。如果政府能為他們給予更多支援,特別是在尋找地方(例如空置用地)或考慮提供租金津貼,將有助本港社企之發展,協助解決更多社會問題。政府更應多聆聽社企所面對的困難,訂立適當的政策以扶助社企發展。

作者簡介:

葉沛霖醫生(Dr. Isaac Yip),新民黨青委會執行副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雖然工作繁忙,仍積極投身青年及社會服務,參加青年獅子會、青年商會、扶輪社、商會及專業團體等,以擴濶視野,累積經驗,鍛煉領導才能。獲政府委任為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期望能為社會出一分力。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