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發覺自己在說話的時候,越來越多壞習慣。其中一樣,是越來越習慣講「總之呢……」甚麼時候講得最多呢?對長輩時倒很少說這句,但對比自己年輕的人,又或者自己的下屬,卻會常常不自覺地講了出來。

為甚麼說這是個壞習慣呢?「總之呢」這句話,原本是用來總括一些事情,嘗試將複雜的事情簡而言之地講出來的一句開場白。但我發覺,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習慣將一些錯綜複雜的事情,不假思索地簡單化為一兩句結論。「總之呢……成件事其實就係咁咁咁……」說這些話的時候,好像很有見地,並以一個「有人生閱歷」的中年人角度,快速地為一些繁複的事情找出重點,然後在短時間內得出結論。講完,還有點沾沾自喜:「我咁樣先叫做有效率吖嘛……」但實情卻其實是腦筋懶惰,在得出那個「總之呢」的結論之前,其實我也沒有認真思考過。那些錯綜複雜的因素,我也只是慣性地放在一旁不理,然後憑所謂的經驗,將無經思考過的重點抽出來,然後以「智者」將結論讀出來。
這也解釋了,為何我這個「總之呢」的開場白,多是面對年輕人、下屬的時候會講得特別多。因為縱使不敢承認,但自知那個沒有經過認真思考的結論,其實受不了太多挑戰。面對後輩和下屬時,礙於輩份和職位,我心裡清楚我講甚麼也不會受到太多挑戰,所以這些沒經大腦的話,我就放心講了。面對長輩、上司又是否夠膽隨隨便便就來個「總之呢」?當然不夠膽啦,因為心虛嘛。
我們面對後輩,有時還習慣這句語法:「總之xxx就係唔啱!」又或者「總之xxx就係有問題」諸如此類。「總之」這兩個字一出,幾乎可以肯定,之後的那句話,對你而言是沒有妥協餘地的。縱使事情的本質,跟你想像的可以差天共地,但你講得出「總之」,你就下定決心,不去用腦思考,不去用眼觀察,也不用耳朵去聽更多的聲音。常常聽到有父母講:「總之打人就唔啱!」但父母總不會嘗試了解,孩子為甚麼會動手。原來孩子被人打到半死,自衛途中向施暴者回了一拳?「講咩都冇用!總之,打人就係唔啱!」這種情景,有沒有一點似曾相識?
有時講完「總之呢」,回心一想,就會發覺自己腦筋的懶惰,以及自我膨脹。其實我憑甚麼,在沒有認真思考,也沒有細看的時候就去為事情下結論,批判眼前的年輕人的對與錯?真的單憑我比你老嗎?
唉,總之呢,成日講「總之」大概是急速衰老的徵兆。你今日講咗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