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彈道導彈攻擊美軍在伊拉克兩個基地後,外國通訊社發出一張照片:白宮西翼深夜燈火通明(圖、路透社)。一段時間後,包括副總統彭斯、國防部長埃斯珀等先後離開白宮。這張圖片有新聞價值,白宮西翼是總統辦公室和戰情室所在;作為總統國安顧問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也在這裏。這一夜,世界陷入緊張,油價金價飆升,環球盯着白宮西翼這一排窗戶後面的人,他們到底會有甚麼決定。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美國總統列根曾經下令空襲利比亞。那時美國不少人都聽過所謂「薄餅指數」:國防部夜裏訂來大批外賣薄餅。有一種說法,這是「軍官開夜班」,言下之意,指可能有軍事行動云云。老實說,我對「薄餅指數」從不相信:堂堂一座五角大樓,被稱為世界最大辦公大廈的美軍中樞,竟然沒有夜班食堂?若連送外賣都可以透視美國軍事行動,這個世界強國豈不是紙老虎?這或許是文職人員的外賣,卻成了一則無法證實的花邊消息。
然而,白宮西翼的燈光,倒是喚起人們對世局的擔憂。
美國與伊朗關係,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一直處於極差狀態:美國駐伊朗使館人質被扣、美國擊落伊朗客機、兩伊戰爭美國支援伊拉克、美國與伊朗對頭沙特阿拉伯關係密切,兩國基本沒有互信。幾年前簽署「伊朗核協議」,以為和平來臨,想不到特朗普上台後退出。連串事件加上美國駐伊拉克使館被衝擊、美國擊殺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曼尼、伊朗導彈還以顏色,兩國關係若說有曙光,那大概是對當前國際關係最最樂觀的看法。
再說,美國與伊朗之外,還有一個以色列夾在其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作風強悍,一旦事態扯入以色列,大打一仗的風險立時升高。多年以來,以色列亟欲剷除伊朗核設施,這便是著名的貝京主義(Begin Doctrine)。此是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以色列總理貝京所創,簡單來說就是先發制人。今次美伊之戰,伊朗中止履行核協議,以色列鷹派終有動手的理由。有一點要說的是,以色列是區內唯一擁有美製F35隱形戰機的國家,如此軍器在手,開戰機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