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接連3日訪問東盟3國,趁著一帶一路10周年的時間,開拓新的商業聯繫,既是配合國家政策,同時也是香港另開新局的契機。
最初中國提倡一帶一路,各國尤其是西方抱著充滿懷疑的眼光看待,以一個跨地域的宏圖,10年光陰只是彈指即過的時間,但世界對這個倡議的看法已大不相同,美歐等國由冷待變成搶進,以不同的名義和組織試圖作出回應。隨著中美兩國競爭關係日益顯著,尋找新市場新夥伴的需求日增,與帶路國家合作成為必然趨勢。
香港過往經貿關係以西方為主,回歸因應大陸國際地位的提升,發展眼光開始多元化。近年開始增加對東盟以至中東的重視,今年多位問責官員出訪這兩個地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上周出席TVB的直播訪問時,重點提及期望引進龍頭企業來港投資外,同樣重視與東盟和中東的經貿發展,預告今年將會有不同的推廣活動,加強和這兩個市場的聯繫。
過去美國主張全球化,但為了對應中國的快速發展,在兩國間設施的經貿障礙不斷增加,有論者形容未來世界經濟格局是「半球化」,東西方各自發展。無論這種預測是否正確,人口眾多的亞洲地區興起,趨勢非常明顯,太平洋世紀的來臨,令香港必須把眼光放到更多的新興市場,未來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中國率先以古代絲綢之路的理念,試圖打造出新的經濟帶,喚醒了區內國家共同發展的意識。當各國面對全球化退倒帶來增長隱憂下,反而推動了一帶一路的構想更快落實。全球政經格局大變難免,香港要面對美歐經貿壁壘增加的逆流,不能固守舊思維被動等待形勢好轉,必須主動調整焦點,擴闊合作對象,結合大灣區的優勢,將會成為下一輪增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