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大眾日益關注心理及精神健康,對臨床心理學家的需求日益殷切。然而,有別於醫生、護士或物理治療師等醫療專業,本港對臨床心理學家一直沒有法定規管,任何人均可自稱「心理學家」,質素方面缺乏監管,即使遇到不滿作出投訴,作用也很有限。
有人可能覺得臨床心理學家只是「傾吓偈」,為何要規管?其實臨床心理學家的工作非常專業,包括為受心理/精神困擾的人士作評估、提供行為及心理治療、智力評估、腦功能評估、為法庭撰寫報告等等。可以想像,診斷或評估錯了,與醫生斷錯症無異;用錯方法治療,與醫生開錯藥或做錯手術無異。醫學經驗說明一些受情緒困擾的人士,在接受不恰當的心理治療後,情緒可能更加波動,甚至產生自殺念頭及行為。由此可見,規管業界對保障市民的心理/精神健康是必須的。
規管的意思,不是出了問題才來管,而是包括課程質素、訓練安排(特別是有沒有合資格臨床心理學家作為導師作現場督導)、註冊制度、紀律處分制度等等。期望政府盡快為臨床心理學家落實「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保障市民。
作者簡介 :
葉沛霖醫生(Dr. Isaac Yip),新民黨青委會執行副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雖然工作繁忙,仍積極投身青年及社會服務,參加青年獅子會、青年商會、扶輪社、商會及專業團體等,以擴濶視野,累積經驗,鍛煉領導才能。獲政府委任為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期望能為社會出一分力。
email :[email protected]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ppyc/?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