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無可否認,是一個較為先進發達的國際都會。在這裡,你無時無刻都能夠感受到城市拼搏的氣息,白天必於是,黑夜必於是。就是靠上一代人的拼搏,香港,才能有今天的燈光璀璨,遍地輝華,而在每一棟大廈,每一塊霓虹燈招牌的背後,又隱藏了一些怎樣的「舊城故事」呢?
今時今日,四周的便利店林立,人們可以於一個舒適的環境選購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方便極致。甚麼「七十一、ok、vango」等等,這些名詞已經徹徹底底地入侵我們的大腦,畢竟這些都是符合現代化都市條件的商店,相反,究竟還有多少人聽過或是見過「辦館」這二字呢?
辦館,是為古舊的港式士多,「功能」與便利店相若,通常都能被發現於已存在接近半世紀的屋?內。由於貨品的價格比起大型連鎖便利店的便宜得多,所以在辦館內發現學生們的蹤影也是不難的,而辦館亦成為了他們三五知己的聚腳地。
還記得小時候,我放學後最愛到家樓下的傳統辦館打發時間,而我一坐就是整個下午。而我每次的到訪,都會受到老闆娘的熱情款待,因為我和祖母就是她的鄰居!通常我會坐在店舖中的一角,叫一串咖喱魚蛋,和拉布腸粉,然後就注視著那台迷你的舊式電視機,一邊品嘗著美食,一邊收看《放學ICU》。
不知道是味蕾的衝擊還是情感慣性的影響,我總覺得,那辦館的魚蛋和腸粉的熟悉味道,相比起街外的可說是天淵之別,那兒魚蛋的爽滑與咖喱的香辣,以及腸粉的白嫩與燒賣的魚香,更是獨一無二。我每天放學的生活就是如此休閒,如此快活,也同時造就了我今時今日的龐大身形。
可惜,我們已經搬走了,樓下再不是以往常常打擾的辦館,再不是熟悉的鄰居,以及那份屋村人情味。但願那所辦館能夠抵抗歲月的洗禮和新一代的遺忘,繼續成為香港璀璨背後所剩無幾的傳統,以及能夠保留更多的「舊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