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11-19 04:30:00
日報

蒲台島石刻

分享:

周末的離島遊人都很多,蒲台島自然不例外。這裏的奇岩怪石特別有名:海螺石、僧人石、靈龜上山、佛手岩、棺材石等,非常神似。從126號燈塔往南眺望香港的最南端,南角咀外波濤洶湧,白浪滔天,氣勢極為壯觀。

此行的最大目的是考察蒲台島石刻,這是香港九大史前石刻之一,從碼頭往右沿海岸走15分鐘就到了。

1976年出版的《香港古石刻》對蒲台島石刻描述是這樣的:「這組石刻面向南方,離水面約5米。圖案刻在紋理幼滑的雲班岩上,在周遭粗糙的花崗岩環繞下,宛如一條細而長(15米寬)的岩脈。這個凹進去的岩脈從遠處就能看見,因為風蝕得厲害,現在已化為許多細小的平台和岩石。」

「石刻共有兩處,大小分別為130厘米 x 50厘米及90厘米 x 45厘米。大石刻的兩處雕刻由一塊70厘米寬的剝落所分隔。左邊的圖案較抽象,作動物形;右邊的為漩渦形,互相連鎖,外圍還有一些更抽象的圖案。蒲台石刻位於人跡罕至之處,旁邊沒有發現任何史前遺物。到目前只在附近發現過一把有肩石錛,大概在海拔20米處。這類石器流行的時間頗長,從新石器時代一直沿用到銅器時代早期。」

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大概是最早記述蒲台島石刻的學者,他在《九龍與宋代史料》一書中提到:《新安志 山水略》「蒲臺山在縣南洋海中」,其地南邊有雷紋石刻摩崖遺存。

現場所見,石刻的現狀與幾十年前變化不大,刻痕模糊不清,近距離也看不真切。按綜合研究所得,石刻年代在3,000年前左右,可能是古越族先民所為,其用意應與宗教祭祀或航海標記有關。  

adblk6

蒲台島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