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8383663_Ff.jpg?itok=W2kJEdfL×tamp=1739201578)
對於恐怖片迷來說,近年一定「見詭多過見鬼」,市面上,「鬼片」已成上世紀絕種產物,「詭片」促成新生代接班人,一切由2013年James Wan《詭屋驚凶實錄》(圖1)說起,本地片商成功破格玩食字,將鬼屋改裝成「詭屋」,自此掀起「詭片」新浪潮現象,乜鬼恐怖片名都用上「詭」字,成就這股「詭比鬼更濫」風潮。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8383667_QQ.jpg?itok=jLmK9SGj×tamp=1739201578)
就如最近去睇《魔詭怪胎》(圖2),自會聯想到《魔鬼怪嬰》,實則套戲主線更似《娃鬼回魂》,如此「詭」推的話,下個月《娃鬼回魂》重拍新版即將上映,是否需要趕潮流改埋《娃詭回魂》呢?幸好《娃鬼回魂》已經是一個恐怖品牌系列,據知新版已譯為《娃鬼回魂:魅來世界》,否則《詭驅人》、《猛詭街》、《詭玩人》、《見詭》、《夜半詭敲門》……陸續有來。
鬼與詭同音不同義
有趣是,或許大家細個讀書時期,都曾經試過將「詭異」誤寫成「鬼異」,又或「詭秘」誤寫成「鬼秘」,這兩個本是同音不同義的字,「詭」是形容詞,基本解作奸滑及欺詐,例如詭計、詭秘、弔詭……等,「鬼」則是形容人死後留低的靈魂,單一個「鬼」字不算是形容詞,如今當「鬼」跟「詭」交換位置,又真係幾吊詭!沒錯,是弔詭,不是吊頸詭,又或吊靴詭!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8383670_rc.jpg?itok=zVzsQZ3A×tamp=1739201578)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8383674_ud.jpg?itok=UvTyqSLK×tamp=1739201578)
早前有一套《哭泣的女詭》(圖3)就有點問題,夾硬將「女鬼」同「女詭」私通連線,搞到莫名其妙,到底甚麼是「女詭」?好明白片商心理,如果直接叫《哭泣的女鬼》未免太普通,卻滿以為時興「詭字派」,改少少變做《哭泣的女詭》最緊要夠In就是了,相比之下,《詭修女》(圖4)就聰明合理得多,因為「詭」是形容詞,所以《詭娃》、 《詭墓》又或ViuTV的《詭探》都冇問題。
猛詭一出 誰與爭鋒
曾幾何時,「鬼字派」恐怖片大收旺場,只要見到片名有個「鬼」字,大家已有入場一嚇的見鬼準備,再加多個「猛」字更升倍十足,「猛鬼」一出,誰與爭鋒,全因以前舊時代,人人聞鬼色變,鬼就等同恐怖,更何況猛鬼,未入場,已預先自己嚇定自己。
時移世易,「詭字派」成功崛起上位,既食到「鬼」字同音的先天優勢,亦比傳統的「鬼」來得更似深不可測,這個「詭」不只像「鬼」只得表層的恐怖,同時多一份帶有詭異的前設心理影響,難怪「詭比鬼更濫」是必然。